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433|回复: 3

【环保贴】【转帖】"垃圾漩涡"大如两个美国 横跨太平洋 危害健康(图)

 关闭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4万

回帖

16

积分

1万

资产值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02-12-1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8-2-6 22:10:17| 字数 3,336|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拉梅达–费利蒙 Hurricane_Electric公司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垃圾漩涡”大如两个美国

  横跨太平洋十年后料大一倍

  如何危害人类健康:塑胶垃圾→海洋→进入动物体内→我们的餐桌上

  新快报讯 被形容为全球最大垃圾场的“太平洋垃圾漩涡”(Pacific Trash Vortex)自10年前首次被发现后,面积不断膨胀,估计现在的总面积已有两个美国那么大。漩涡的发现者穆尔警告说,如果人类不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胶用具,“垃圾漩涡”的面积将在未来十年内增加一倍,甚至危害人类健康。

  由美国加州延伸至日本的“垃圾漩涡”包含两个巨大的垃圾集中地,由美国加州对海900多公里的水域一直横跨北太平洋,延伸至太平洋另一端,接近日本海岸。1997年,穆尔在航海时偶然发现了这个“垃圾漩涡”,其中竟有胶袋、旧牙刷和用过的避孕套等等。

  后来,穆尔成立了美国Al-galita海洋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垃圾漩涡”动向。估计现时约有1亿吨塑胶垃圾在北太平洋漂浮,其中两成来自海洋行业,其余来自沿岸地区,包括中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国。中心的研究总监埃里克森形容,塑胶垃圾会“像海绵般吸收碳氢化合物及杀虫剂”等人造化学毒素,再辗转进入动物体内。“投入海洋的东西会进入动物体内,最终在我们的餐桌上出现。”他警告说

 


  图中两个"垃圾漩涡"清晰可见。


《环球》杂志:“海洋垃圾带”面积超过印度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所消耗的每一片塑料,都有可能流入大海。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达300多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印度的国土面积,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海洋将无法负荷,而人类也将无法生存。

  塑料袋、塑料瓶等塑料包装如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白色污染”笼罩之下,塑料已被英国某媒体评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而今,塑料的触角已经从陆地伸向海洋,在太平洋上就形成了一个面积有得克萨斯州那么大的以塑料为主的“海洋垃圾带”。得州是美国内陆面积最大的一个州,约70万平方公里。所以,当科学家提到“那个和得克萨斯州面积相当”的海上垃圾带时,很多美国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塑料垃圾漩涡

  在一项名为“捍卫我们的海洋”的活动中,一艘取名“希望号”的船只航行几大洋,科学家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见证了海洋和居住在海洋中的生物正在面临的一场“垃圾危机”。“希望号”航程中历经的最大海洋“垃圾漩涡”之一,位于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其中心位于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上。这个触目惊心的垃圾漩涡就是“得克萨斯垃圾带”。这个“垃圾漩涡”,也成为海洋生态学家们研究最多的海上垃圾区域之一。参与这次活动的科学家亚当·沃特斯介绍说,夏季大部分时间里,这里都处于持续高压控制之下,由此在大洋表面形成了一个“平 静区域”。

  当整个太平洋的各个洋流以顺时针方向运转时,塑料垃圾途经这里,被卷入“平静区域”,便不再继续随洋流漂移,彻底“定居”下来。垃圾越聚越多,太平洋上的这一区域俨然已经变成了海洋垃圾大本营,小到塑料片,大到塑料筐、丢弃的轮胎、捕渔网,各色塑料等垃圾像被磁铁吸引一样来到这里。“(垃圾品种)简直应有尽有,从钓鱼工具比如鱼网、浮子,到工人的安全帽,甚至还有鱼在安全帽里安家,另外还有笔、牙刷……基本上用塑料造的东西,都有可能在这儿找到”,亚当说,据他们估算,

  “垃圾漩涡”区域的漂浮垃圾估计多达上亿吨,以塑料为主,还包括玻璃、金属、纸等。也许很多人认为这简直难以置信,这些垃圾从哪里来?怎么可能形成那么大的面积?

   海洋生物的“沉默杀手”

  每年,仅塑料,全世界大约就会制造3000亿磅,其中仅有不大的比例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大部分废弃的塑料垃圾去了哪里?多数都被垃圾掩埋解决掉了,但还有一部分则选择了大海作为“最后的归宿”。海滩垃圾、捕鱼船丢弃物等等,都是海洋垃圾的直接来源,而我们在街边见到的某个塑料瓶、工厂排放出来的工业废物……这些都可能是海洋垃圾的间接来源。每当下雨时,尤其是暴雨冲刷后,各种各样的垃圾从四处进入雨水排水道或者河流中,最终抵达海洋。塑料的持久耐用,原本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招牌特性,但反过来,当塑料泛滥成灾时,它的“顽固不化”却成了海洋挥之不去的梦魇——废弃塑料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游荡几十年甚至更久。

  美国阿尔加利塔海洋研究基金会的海洋研究船“阿尔加利塔”号曾于2004年在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每天,当我来到甲板上,我都能看到那些漂浮在海洋上的东西:牙刷、瓶塞、小香皂瓶,”海洋学家兼船长查尔斯·摩尔不得不慨叹,在远离陆地近2000公里的遥远大洋上,也仍然不能逃离“人类文明带来的种种令人不安的迹象”。当塑料在海洋漩涡中旋转旅行,所到之处,贻害无穷。那些被捕渔船遗落在大海上的渔网,绰号“幽灵网”,会使数以千计的海洋生物被缠绕束缚或窒息而死。

  在光照、风吹和洋流作用下,很多塑料垃圾老化被分解为更小块,这时,海洋生物会把这些小块塑料误当作食物吞食。

  从大块头的鲸到不起眼的浮游生物,因为误吞塑料,积聚在消化道中窒息丧命的比比皆是。据查尔斯·摩尔研究测算,在“垃圾漩涡”海域,每一公斤的浮游生物平均要“分摊”到6公斤的塑料垃圾。考虑到浮游生物是许多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因此可以这么推算,假如捕食的海洋动物“眉毛胡子一把抓”,它们每吞进一公斤的浮游生物,就会同时误食大约6公斤的塑料垃圾。即便顺利通过了消化道,有不少生物也会因为吞了一肚子“伪食物”,获取不到所需的营养而被活活饿死。海洋学家们称,黑背信天翁很多都是这样死去的。

   不可知的后果

  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深不可测”。摩尔在他的实验室中发现,从大洋垃圾带中带回来的水母体内,塑料已经“安家”,成为它身体的一部分。“这些塑料对海洋生物有毒吗?或者更进一步地问,假如我吃了误食塑料的海鱼,对我会有毒吗?”亚当说,类似这样的问题对于科学家们来说,目前也不知道如何作答。“塑料进入人类的生活已有数十年,我们对它十分了解,但是,至于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只是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著名海洋保护团体“海洋管理协会”自1986年起,每年都在9月15 日举行“国际海岸清理”活动,迄今,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清理出来的海岸垃圾总共已经超过1亿磅。可以想像,那些离岸漂向大洋深处的垃圾更是数目惊人。海上垃圾带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太平洋。

  海洋学家们说,从理论上讲,所有大洋都会出现类似的垃圾汇集带。例如,北大西洋上的“马尾藻”海域,就是一个类似的“平静区域”,正汇聚越来越多的垃圾。面对这样触目惊心的景象,我们该做何处理?打捞海上垃圾当然是当务之急。但更重要的是,切断海洋污染源。“我们眼下必须要着手做的是防止陆地垃圾再向海洋灌输,”亚当说。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80%的海洋塑料垃圾“追本溯源”都来自陆地。而陆地垃圾也源自不同的渠道,这就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入手,防范垃圾流向海洋。

  “我”能做什么?

  用摩尔的话说,对于海洋垃圾,“每个人都有责任,谁都难逃其咎”。不小心遗落路边的一个塑料瓶,从超市带回来的塑料袋,它们,可能都会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大海。“海洋管理协会”发言人凯利·夏尔说,“不管你住在哪儿,都应该承担一份责任。身居内陆地区的某个人从车窗里扔出的一个烟头,和海边游玩的人丢弃在沙滩上的垃圾,都一样容易流入大海”。

  “人人有责”,用在保护海洋上决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因为只有这样,海洋才可能不继续恶化为一个超级的人造大垃圾场。

  仅从最熟悉的塑料入手,每一个人都应该“三思而后行”,以下都可以从“我”做起:

  见到随意丢弃的垃圾时,请捡起来丢到垃圾桶中;

  对于塑料制品,要少用,要重复使用,循环利用。请留心自己所购买的每一件物品,避免购买过度包

  装的商品,尤其是一次性用品;

  向你所在的社区提要求,设立更多、更好的废物循环处理设施;

  参加当地的小溪、河流和海滩的清理活动,甚至可以自己发起这样的环保活动。虽然这样的举动并不能彻底解决海洋污染问题,但一溪一河的环保却能够很好地让人们自觉开始关注更远处的海洋环境;

  如果你住在靠海的地方,或者是入海的河流周边,你房子的雨水排水管道很快就会把塑料等各类垃圾冲刷带入大海中,所以应该格外注意不乱丢垃圾。 (《环球》杂志驻华盛顿记者/张忠霞 2008年2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3期)

[ Edited by  yogibear on 2008-2-6 23:08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TheBestIsDoingTheRightThingsRightAtTheRightTime
Keep Going Forward with Your life!!

5045

回帖

61

积分

5911

资产值

钻石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7-2-15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8-2-6 23:01:51| 字数 10| - 中国–江苏–盐城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可怕。可是没PP哦
184CM 150斤  26
in beijing。X61T Win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万

回帖

16

积分

1万

资产值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02-12-1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8-2-6 23:08:35| 字数 8| -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补上!
®™TheBestIsDoingTheRightThingsRightAtTheRightTime
Keep Going Forward with Your lif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4

回帖

0

积分

4023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2-8-4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8-2-7 00:21:03| 字数 1,197| - 日本 BIGLOBE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人看中国:“不卫生的中国饮食”其实挺卫生

作为一名西方人,我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是明显缺乏卫生,特别是在饮食上。在中国的菜市场,你可以看到猪肉一整天被摊在桌子上,既不包装也不冷冻。蔬菜也被铺在脏兮兮的地面上,与烂菜堆相距咫尺。苍蝇和其他害虫到处飞舞。中国的餐馆更糟糕:地面脏,炊具常常是旧的、生锈的,厨师切菜、切肉都在同一个地方。用西方的标准看,中国的餐馆和市场远远到不到我们对卫生的期望。
我想这主要有3个原因。首先,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冰箱的使用相对较晚。尽管如今大多数中国人都有冰箱,但类似的电器完全融入文化还需要时间。冰箱在中国仍是件舒适品,而在西方则是必需品。肉类和蔬菜的包装同样可以这么说。

其次,美国人过于担心食品卫生。我们的洁癖社会把太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确保我们的食品干净、密封、新鲜、不受污染等上面。没错,细菌是大多数传染病的罪魁祸首,但别忘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有免疫系统。不是说食品卫生不重要,而是说美国做得过头了。

最后,我真正想说的是:中国的传统烹饪方法要比西方的卫生。中国社会绵延近5000年,但没有“现代的”卫生技术,这说明其饮食文化在卫生方面有独到之处。

让我们看看几个例子。

中国人很少用手碰食物。我们担心喷嚏、吐痰,但其实身体没有哪个部位像双手一样藏有许多细菌。而西方的饮食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手抓食物”。这在中国很少见。即便像花生这样的小吃也都是用筷子的。如果你在中国的快餐店买烤鸡肉,他们一般会同时给你塑料手套,让你享用时戴上它。为什么?手少接触食物,细菌进入肚子里的机会就少。我不是说中国人自古就懂得细菌理论的知识,但是,不用显微镜都知道用手接触食物有可能会得病。

在中国,蔬菜都是做熟吃的。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想到吃未煮过的蔬菜。无论是爆炒还是在滚水里烹煮,中国人吃的蔬菜99%是做熟了的。吞食新鲜蔬菜经常导致病菌吃进肚子,吃煮熟的蔬菜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中国人习惯吃小块肉。在西方,我们喜欢大块的肉,切成小块是我们在吃饭时才做的事情。而在中国,这个任务都是由厨师完成的。肉在下锅前都被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这样能确保更容易煮熟。在西方,我们喜欢把大块的肉煮熟,然后由食客自己动手切。这样的做法有可能造成肉未被完全煮熟。

一切食物都经过火。中国的厨房也许是脏,但端出的菜都是经过极度加热的。人类文明已经证明没有比火更能杀灭细菌的方法了。与西方用烤箱不一样,中国的厨师用炒锅做菜时可以不停地翻动食物,从而确保所有的菜都得到加热。除少数例外,中国的食物永远都是热乎乎地被端上桌面的。而且,中国喝的水都是煮开了的。

有趣的是,在我待在中国的这3年时间里,我只有一次吃坏肚子;相比之下,我住在美国时,平均一年至少一两次吃坏肚子。乍一看,生活在一个食品卫生管理松懈的环境里,会导致与食物有关的胃病的增加。但在中国的3年饮食经验表明,事实不是那么回事。(作者[美]Benjamin 编译管锥)
买小黑只买经典的:X22-T23-T41-X60s-X300
现在手头 X201/X220IPS/T420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0-23 23:58 , Processed in 0.076152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