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784|回复: 12

【探讨】《货币战争》:有没有人看过?学金融的评论一下

 关闭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877

回帖

36

积分

2733

资产值

钻石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5-4-22
发表于 2007-7-17 10:01:46| 字数 92| -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很受震撼!
该书可以说是关于世界近现代史认识的巨大颠覆!
我不是学金融的, 有相关专业的兄弟评论一下吗?

[ 本帖最后由 ladbob 于 2007-7-17 10:4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877

回帖

36

积分

2733

资产值

钻石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5-4-22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0:10:02| 字数 3,257| -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罗斯切尔德,说起那看不见的金融帝国。这几天从网上找到电子书,晚上没事了就翻翻。令人震撼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观点,但是也总感觉有点太过渲染,似乎略带不够客观。但是要承认,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思路却和我之前的观点和想法相一致,很多东西也很值得探讨和深思。贴点文字,在下面。



权利与金钱
如果说中国的历史是围绕着政治权力斗争而展开,不理解帝王心术就无法洞察中国历史的精髓。那么西方历史则是沿着金钱角逐而进化的,不明了金钱的机谋就不能把握西方历史的脉络。



财富与金融帝国
1850 年左右,罗斯切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60 亿美元的财富,如果以6%的回报率计算,到150 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家族资产将至少在30万亿美元之上。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和基于这一切之上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以及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切尔德家族在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漩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



首富与幕后
罗斯切尔德家族不仅曾经是英国伦敦金融城的霸主,以色列的创建者,国际情报网络的祖师爷,华尔街5 家最大银行的后台,世界黄金价格的制定者(LondonGoldFix),现在仍然主掌着伦敦华尔街轴心的运作。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拥有多少财富,当罗斯切尔德和其他国际银行家把世界首富耀眼的聚光灯打到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身上时,他们自己高出“首富们”几个数量级的财富正躲藏在瑞士或加勒比海的离岸账户上待机而动。



发展和控制
“在他们(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眼里没有战争与和平,没有口号和宣言,也没有死亡或荣誉,他们忽略了这些迷惑世人眼睛的东西。他们的眼中只有垫脚石。威廉王子是一个,下一个就是梅特涅。” 到十九世纪中叶,英、法、德、奥、意等欧洲主要工业国的货币发行大权均落入了罗斯切尔德家族控制之中,“神圣的君权被神圣的金权所取代”



美国和中国
从1864 年开始,银行家们可以世世代代享用国债利息这一美餐。仅仅是由于美国zf直接发行货币还是zf 发行债券而银行发行货币这一点看似不起眼的差别,就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不公平。人民被迫向银行家间接缴税,为了原本是他们血汗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和货币!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由zf 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zf 和人民为此而节省下来的巨额利息开支是中国能够高速长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有人提出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人民银行必须用zf 的国债作为抵押来发行人民币,中国人民就需要当心了。



战争与银行家
策动和资助战争符合银行家的根本利益,罗斯切尔德家族也不例外,从法国大革命(1789 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几乎所有的近代战争的背后几乎都闪动着他们的影子。罗斯切尔德家族是当今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最大的债权人。在老罗斯切尔德的夫人(GutleSchnaper)去世之前说道:“如果我的儿子们不希望发生战争,那就不会有人热爱战争了。”


货币与债务
美国私有银行果然发行了国家货币流通量的97%,美国人民也果然欠着银行44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般的债务,他们也许真的有一天一觉醒来就会失去家园和财产,就像1929年发生过的一样。而到2005 年底,英国zf 的欠债从1694 年的120 万英镑增加到了5259 亿英镑,占英国GDP 的42.8%。


通胀与剥夺
“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过程,ZF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没收公民财富的一部分。用这种办法可以任意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没有任何手段能像它(通货膨胀)这样如此隐蔽和可靠地来颠覆现政权了。这个过程潜在地积聚了各种经济规律中的破坏因素,一百万人中也不见得能有一个人看得出问题的根源。”凯恩斯1919



计划与控制
金融资本势力有一个极为长远的的计划,它旨在建立一个金融系统来控制世界,一个被少数人控制的、能够主宰政治体制和世界经济的(机制)。这个系统是以封建专制的模式被中央银行家们所控制,它们通过频繁的会议所达成的秘密协议来进行协调。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这是一家私有的银行,而控制它的中央银行们本身也同样是私有公司。每个中央银行都致力于通过控制财政贷款、操纵外汇交易、影响国家经济活动水平、在商业领域对保持合作的政治家提供回报等方式来控制各自的ZF.



精英与秩序
这些组织的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由极少数英美精英分子所统治的世界ZF和建立最终统一的世界货币发行体系,然后是对所有地球公民征收“世界税”,这就是所谓“新世界秩序”(NewWorldOrder)!在这样的体系之下,所有主权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内政决策权都必须被剥夺,所有主权国家及其人民的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必须被操纵。被套在现代人民身上的枷锁不再是铁链而是债务。



私有化与贿赂化
私有化,更准确地说是“贿赂化”。受援国领导人在只要同意贱价出让国有资产,他们将得到10%的佣金,全部付到瑞士银行的秘密账户上。用斯蒂格利茨的话说“你会看到他们的眼睛瞪大了”,那将是数十亿美元的巨款!当1995 年历史上最大的贿赂发生在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时,“美国财政部认为这好极了,因为我们需要叶利钦当选。我们不在乎这是否是一场腐败的选举。我们希望钱涌到叶利钦那里。



搏斗与伤亡

“金钱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与美国民选zf 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私有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一金融制高点上进行了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行刺,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美国历史学家指出,美国总统的伤亡率比美军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的一线部队的平均伤亡率还要高!



总统与遇刺
如此大规模地协调和组织,如此明显的证据和证人的封杀都说明肯尼迪刺杀事件其实已经不是一次秘密谋杀,而更像是公开处决,意在警告今后的美国总统们要搞清楚谁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宰。因为当肯尼迪越来越强烈地想按照自己良好的意愿来运作这个国家时,他就必然与他背后的强大而无形的统治精英集团产生尖锐的冲突。当冲突的焦点涉及到国际银行家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货币发行权的时候,肯尼迪也许并不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经到了。



国债和征税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美国的总债务已高达44万亿美元,这些债务包括联邦国债,州与地方ZF债务,国际债务,私人债务的总和。这些债务平摊到每一个美国人身上高达近15万美元,一个四口之家要负担近60万美元的债务。在私人债务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数目庞大的住房按揭贷款和信用卡欠款。如果以5%的保守利息计算,44 万亿美元每年需要支付高达2.2 万亿美元的利息,几乎相当于美国联邦ZF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到2006 年,美国人所上缴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总额,在联邦ZF那里仅稍事停留,就立刻全部转入银行系统以支付债务美元的利息。个人缴纳的所得税没有一分钱用到了ZF身上,各地区的教育开支主要靠当地的地产税收入,全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和维护用的是汽油税,对外用兵的战争费用恰好等于美国公司缴纳的公司税。换句话说,3 亿美国人被银行家“间接征税”了几十年,而且还要年复一年被继续盘剥下去。美国人民的储蓄,则通过长期通货膨胀被银行家的“潜在税收”再刮掉一层皮。



中国金融与民主化
打击中国的金融体系,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对中国下手,决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什么方式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任何侥幸的想法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他们可能采取的的战略战术和打击日本的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首先是制造中国的超级资产泡沫,中国的经济在他们的“帮助下”,将会有几年的极度繁荣时期,类似于1985年到1990年的日本。然后他们将痛下杀手,实施“远程非接触式”的金融核打击,打垮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将国际和国内资金吓得四散奔逃。最后再以跳楼价收购中国的核心资产,并对中国经济进行“彻底解体”,完成统一世界过程中的最艰难的一步。当然,要想经济上“肢解”中国,“民主化”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孙悟空,中国人民的唐僧肉吃起来就顺当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7

回帖

36

积分

2733

资产值

钻石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5-4-22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0:12:01| 字数 1,092| -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货币战争》
作为一个金融外行,也许我不配评论这本给我扫盲的书
  但当盲被扫以后,我还是有些话不得不说出来
  
  美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强大,一方面得益于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人才和技术,另一方面我不知道是否和“美元”有关。
  
  银行家的出现,也许被那些老老实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诅咒为“挣轻巧钱”的骗子,因为他们所做的,都是卖空买空的买卖。然而不可否认,正是由于出现了银行家,金融业才得以创建并发展,最终成了企业的“空气和水”。这是企业中了妖法,还是金融业真的成了现实中点石成金的术士呢?
  
  就比如房子,在金融业没有介入以前,人们拿着真金白银进行房产买卖。然而金融业的介入,让人们可以在没有足量真金白银的前提下“买”到房子。贷款的行为,到底是让各方的利益得到增长,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是透支了未来,增加了货币,产生了泡沫呢?这个问题让我疑惑不已
  
  到底贷款是否意味着透支未来,还是盘活资产呢?当我们坐在原本无能力问津的房子阳台,想这个问题的时候,眼前的一切是否是一个幻觉?我们是否是“获得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失去了远期的长远利益”呢?这到底是银行家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利益,还是给我们套上了终身的锁链,让我们永世不得超生呢?
  
  金本位思想,说到底,是无法满足银行家们的胃口,才退出了历史舞台的。永动机我想肯定也是空中楼阁吧。美元的强硬,除了美国经济的强势地位以外,真的还有银行家们的操作?当前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难道能被自己的债务压垮吗?
  
  如果说,美元是银行家们创造出来,用于进行世界一体化的工具,那么美国无疑是被利用而已。现在美国之所以还能借钱度日,那是因为还有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借钱给他。
  
  如果这么理解的话,人民币似乎也可以走美元的路子,毕竟中国也可以借众多亚非拉国家小兄弟们的钱过日子吧,只要提高人民币的地位,到时候,中国也可以剪这些小兄弟们的羊毛了
  
  目前世界上黄金的数量,已经远远不及世界上的货币总量了,这也是废除金本位以后的“后遗症”。如果这个“后遗症”不解决,靠购买黄金就能提高人民币地位的思路也不见得能有效。要知道,现在的美元地位在脱离了金本位以后,可不是一团泡沫那样一击就碎的。美国半个世纪以来创造的财富,足以为美元的强势撑腰。就算你买断所有流通的黄金,离美元的价值仍然有万里之遥。
  
  究其实,银行家们所玩的技俩,也就是“放大镜”而已,就是货币的放大功效。这种放大作用是否需要,要视其作用而定。按道理,能盘活资产,一分钱办一毛钱的事情,应该是好事吧。
  
  用未来做抵押,其实就是“未来本位”。人类的财富价值,想来也确实不必要死死和黄金绑在一起。但和未来绑在一起,难免落入“未来是无限的”悖论中。这确实是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48

回帖

2

积分

1万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4-6-8
发表于 2007-7-17 10:13:27| 字数 12| -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 保存成txt上传吧!
现在网上的坏风气,非要把好的说成是垃圾才显得自己有才——老费如是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61

回帖

1

积分

2741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10-20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7-7-17 10:19:22| 字数 7| -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意思,不错
apple PRO&X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7

回帖

36

积分

2733

资产值

钻石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5-4-22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0:24:29| 字数 3,023| -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货币战争》告诉每一个人:那个冥冥之中的“上帝之手”就躲藏在你的钱包里

破译金融世界的“达芬奇密码”

2007-07-16 本报记者 王磊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07/16/content_1826891.htm



     谁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真正的掌控者?或许,这个疑问不足以引发每天为生计奔忙的凡俗大众们的兴趣和探究冲动。而你可能不知道,这种忽视,恰恰就是那些“真正的掌控者”所乐见的。

    “看不见的手”

    150年前,隐秘的欧洲金融权贵罗斯切尔德家族保留着一句名言:“绝大多数的人民在智力上不足以理解这个系统(支票货币和信用货币),以及这个系统所衍生出的资本和巨大优势,他们将承受压迫而毫无怨言,甚至一点都不会怀疑这个系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多年之后,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子孙,几乎控制了所有发达国家的货币发行权,掌控了全球金融命脉,成为“大道无形”的幕后操控者。

    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权力欲望,和基于这一切之上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使得罗斯切尔德家族在世界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漩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而已经广为人知的美国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财团,其发家史的早期,都与罗斯切尔德这个名字存在或明或暗的联系。

    正是这样一些素有渊源的“国际银行家”们,从美国建国时期刺杀林肯争夺货币发行权,到成立私有化的美联储、废除“金本位”,到一次和二次大战幕后贷款两边下注大发战争财,再到战后策划石油美元、引爆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危机,对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实施金融突袭,终于向着他们构建“世界新秩序”的目标一步步靠近。美国第3届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曾警告说:“如果美国人民最终让私人银行控制了国家的货币发行,那么这些银行将先是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直到有一天早晨当他们的孩子们一觉醒过来时,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家园和他们父辈曾经开拓过的大陆。”不过,他的警告相对于罗斯切尔德的家族遗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只要控制了货币发行权,我不在乎是谁制定法律。”今天,当年的“新大陆”早已被金融财团所控制,而“国际银行家们”扩张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与他们相比,所谓富豪榜上的那些首富们、索罗斯等“金融骇客”、如同占星术士般神秘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等人,不过都是前台表演的演员,一定程度上,他们只是些为幕后操控者辛勤服务的马前卒。

    马克思预言的现在进行时

    一本通俗易懂的金融史著作,足以掀起广大普通读者强烈的求知欲望。长期以来,囿于专业性门槛的束缚,全球金融、货币发行之类的问题探讨,似乎总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专属领域。《货币战争》一书,打破了这种无形的“垄断”,它告诉人们一个古老的箴言:天底下从无秘密,不过是有人故意隐瞒事实,而有人闭上了眼睛。

    对罗斯切尔德家族及“国际银行家”群体的揭秘,对于理解现代金融史有着重大意义。这是在真实生活中展开的生动世界,而不是枯燥的教科书里抽象的教条。通读此书,你不得不承认,那个冥冥之中的“上帝之手”是存在的,他并不虚幻,而就躲藏在人们的钱包里——国际银行家们才是拥有“看不见的手”的主宰者,他们组成了真正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

    如何抓住当下全球经济问题的要害?其实,很多经济学者已经提出,关键要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和研判:一个是物质生产,可称实体经济;另一个是货币发行,或曰虚拟经济。已经被许多经济学家们广为关注的问题是,自从1971年布林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元挟全球储备货币的“独尊”之位,一直处于超量甚至过量发行状态。货币的滥发必然导致通胀,而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创建以及纷芜繁杂的所谓“金融产品创新”,最大程度吸纳了滥发的美元,从而维系着当前世界经济体系美元独霸的格局。如今,全球虚拟经济总规模已经是实体经济的数倍,这就意味着全球经济都已陷入某种程度的泡沫之中。而对货币发行拥有绝对权力的人,正通过手中的特权,用廉价货币肆意购买(或称掠夺)和享受着劳动者创造的物质财富。这可能是当前世界经济中“最大的不公平”所在,也正是马克思百年前最早预言的“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的现在进行时态。

    《货币战争》不过是从更直观、更人性的角度,对这个“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进行了全方位的纵深解读。而在短短几个月中,作者宋鸿兵的网络博客点击数量迅速突破百万,引起异常热烈的争论,也足以证明他所探讨的问题,早已远远超出专业圈子,而成为一个大众话题了。

    “这是我一口气读完的书。”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宇燕称,《货币战争》印证了他多年研究所形成的一个观念,即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不过,他也同样希望作者讲述的故事纯属臆想,“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以坚守住以往的信仰,即人类大致生活在一个诚实的世界中,没有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股掌。”这个非常有趣的评论,说明《货币战争》的颠覆性叙述,带给读者的震撼效果。的确,就算知道了世界的真正掌控者和他们的计谋,我们又何以自持、作何行动呢?

    金融也是战争

    显然,以史为鉴,揭穿国际银行家们统治世界的秘密,并非《货币战争》的单纯目的。关键是,正处于和平崛起过程中的中国经济,已成为国际银行家们猎捕的下一个目标。对于狼来说,一只越来越肥硕的羊的诱惑是无法抵御的。作者从中国本土视角切入,以国家利益为本,目的还是要将世界18世纪以来的重大金融事件背后的黑手曝光出来,回放、观察、体会、对比、总结这些“上帝之手”的战略目的和惯用手法,从而预测国际银行家们未来对中国打击的主攻方向,并探讨中国的反制之道。

    如果无法应对由国际银行家们幕后策动的“金融战争”,中国崛起就是水中花、镜中月,再美好的梦想都没有实现的可能。作者宋鸿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可能是国际银行家们实现其统治世界梦想的“最后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因此他坚信,国际银行家对于中国的金融打击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间和以什么手段发难的问题。

    面对可能发生的金融突袭,中国是否具备“战争意识”是个关键。只有警惕才有防备,对于金融开放过程的风险规避、人才储备以及谈判底线的选择,才能真正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中国经济之船,既要规避暗礁漩涡,更需破浪前行。

    其实,《货币战争》最有现实意义的贡献就在于,它的方法论强调的军事思维。兵者,诡道也。世界200年的工业史和经济发展历程,本来就是一个充满血与火的历史进程,任何忽视其残酷性的理想主义都注定会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宋鸿兵认为,和军人一样,金融界的人士首先必须假设外资银行是怀有“敌意”的,必须了解对手的方方面面,如外资银行主要人员的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人际关系、家庭状况,和研究战争一样,首先需要的就是研究对手。然后是战例分析,找出对方常用的战略战术,以及各种金融武器,必须对这些“金融武器”的适用范围及杀伤力做出详尽的分析。当然,除了“知彼”更要“知己”,对各方的优劣长短要心中有数。另外,还要进行“沙盘推演”,需要进行各种危机局面的紧急应对演习。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对于“金融战”方面所作的工作还相当缺乏。

    《货币战争》是一本难得的揭秘性的金融史书。但也有人评价说,该书写的是“历史演义”,是“野史”不是“正史”。宋鸿兵对此的回应是,形式是次要的,而有效率地传递信息和观点是主要的。他强调,这部披露金融黑幕的著作不是“阴谋论”,而是在“论阴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7

回帖

36

积分

2733

资产值

钻石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5-4-22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0:27:08| 字数 3,592| -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一篇批判的文章,大家共同学习!

~~~~~~~~~~~~~
货币战争评论- ZT留园 by兵部尚书
fyi Only

一、对《货币战争》的评价
《货币战争》一书在网络上流传了一段时间,很多朋友也推荐我看看,还有人引用该书的某些章节来反驳我目前“经济学常识讲座“的观点。
其实《货币战争》一书在网络上一出现,我就去看过了,但实话实说,我实在不敢恭维该书。
如果不是有网友拿该书的观点来反驳我,我是不想对该书进行评论的。出书吗?任何人都可以,任何观点都可以宣传。
但该书已经对某些网友造成了思想混乱,不得不澄清一下该书的错误和危害。
1、该书充满了谋杀和阴谋的恫下。
比如肯尼迪遇刺,美国总统被暗杀的几率高于诺曼底的死亡率等等。这是很吸引眼球的恫下。
2、该书缺乏起码的严肃:
比如该书宣称“从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间,在金本位的运作下,英国的物价在长达250年的漫长岁月中保持着平稳而略微下降的趋势。”
这是把银便士制度、银本位制度和仅仅存在不到100年的金本位制度混杂在一起。是对读者的严重误导。
3、该书偷换了大量的经济概念:
比如在上述引述英国的物价稳定例子后,给出了其他国家的货币稳定例子。
物价稳定是指一个比值稳定,而货币稳定是另外一个概念。
《货币战争》对货币稳定究竟是指本位不变、铸币不变、还是货币体系换算不变还是货币数量不变很难说。
但在阅读时造成一个习惯误导是这些国家的物价也是稳定的印象。
同时该书把物价水平等同于通货膨胀。说美国在113年时间里通货膨胀率几乎是零。
通货膨胀单纯指货币扩张,和物价上涨是两个概念。
4、该书的结论和思想也是十分有害的:
比如他在接受采访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中国被洗劫的方式之一。
言外之意就是中国通货即不能紧缩也不能膨胀。结果就是货币供给维持一个恒定水平。
但饷醋龅氖抵示褪堑贾轮泄?醣医羲酢???媒羲酢??缁崞撇??O>
5、该书在误导中国采取一种贵金属本位制度引起货币思想、货币管理的混乱。
比如他在采访中说黄金和白银才是硬通货才是最终需要变现的。
即使在贵金属货币条件下,黄金、白银在战时也是不许兑换的。这在各个国家没有例外。
他还说不买美元。那么在美元市场中国就无法立足,也就没有在金融领域扰动美国利益的机会和能力。
增加黄金白银储备。这种做法是马克思反复批判的黄金拜物教,是货币主义的最初形式。
西班牙、葡萄牙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从领先到失败被英国战胜的根本原因是西班牙坚持高额储备窖藏黄金白银。
英国由于试图恢复金本位而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被美国打败。
无论是贵金属货币还是法定纸币都是一种经济工具,这个工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消费的循环和扩张。从而带来国家经济实力的扩张。
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非战争时期,消耗的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经济品,而决不是黄金和白银。

对该书的总评价:
该书采用了西方大量坊间故事,堆砌拼凑了大量似是而非的数据,使用了许多混乱不清的概念,试图误导中国人和中国管理者走上贵金属崇拜的道路。最终效果是使中国经济陷入停滞和破产境地。
其思想来源和英国在一战后试图恢复金本位的思想一脉相承。
该书的出现并不奇怪,在英国衰落美国崛起的过程中,英国和美国之间动用各种势力和手段,展开了遏制和反遏制的争夺,最终,美国获胜,英国失败。
美国获胜的关键就是促成了英国金本位恢复法,英国从此一蹶不振。
当其时的凯恩斯奔走呼号,并上书财政大臣丘积尔也没能挽回局势,英国因为货币政策错误把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拱手让给了美国。
今天的世界较量说到底是中国和美国的较量,美国深知货币这个经济工具牢固地统治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货币政策的失误是兵不血刃战胜中国的最佳方式,因此在货币领域对中国的误导和操纵是中美之战的关键。

二、英国货币史概况和意义
英格兰货币长期使用银便士,从973年到1696年的724年里,平均每年贬值0.4%。
因此,名义物价不变,白银储备不变,则每174年,铸币作为货币膨胀一倍。
但由于贸易发展,白银短缺,英格兰在建立联合王国前(建立联合王国在1603年),数次引入金币。
但由于金银比价变动,时常引起货币混乱,管理也无所是从。总体来说是贵金属短缺。也就是必须实行增加贵金属的通货膨胀政策。
在1696年,以法案的形式规定英格兰皇家非洲公司从西非主要进口金矿,对进口银币实行优惠税。
1696年牛顿任铸币局局长, 从1696年的铸币开始实行银本位。
1774年再次对货币重铸。
1821年实行金本位制。
1914年金本位分崩离析。
1919年英国试图恢复金本位,导致严重的货币紧缩和经济紧缩丢失了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
地理大发现以后,英国在美洲、非洲、亚洲占领了大批的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
假设把白银全部换算成金当量,那么作为黄金的货币数量是惊人地增长了。
因此,无论是1696年以前的白银铸币体制,还是1696年到1820年的白银本位体制,还是1821年的金本位体制。英国一直在追求通货膨胀。
我们假设英国的名义物价是不变的,那么因为铸币贬值,每174年货币膨胀一倍。到1696年,在既有白银保有量的基础上,英国银便士铸币增加了18倍。
1696年后,统计数字显示,从1500年到1800年仅仅从美洲到欧洲的白银和黄金就分别高达72852吨和2708吨。加上非洲和其他贸易输入,英国贵金属作为货币储备是高额急速增长的,导致货币总额极度膨大。
以黄金、白银为储备,从1815年到1913年英国、法国、美国三国黄金、白银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仅仅银行货币(钞票、支票)就增加了6倍。
那么在总货币巨量增加下,物价变不变?
物价一定是要变的,实际物价必定是升高的。
但由于英国从亚洲、非洲、美洲和岛屿掠夺了大量的食糖、棉花、矿产资料等等。消费物价可能因来自殖民地的供给而保持供求平衡而不变。
对此我们要知道,那是特殊的殖民地经济,是以掠夺非洲、美洲、亚洲来实现的基本消费物价不变。
除了殖民地掠夺外,英国还用工业品换回了大量的资源消费品。因为英国是唯一的工业化领先国家。
另外一个因素是英国对美洲、非洲、澳洲殖民导致的本土人口相对减少。
因此,总扩起来,英国在总货币大量、急速扩张的前提下以三种方式满足消费物价不变:
1、殖民地资源掠夺;
2、工业制成品对资源产品的交换;
3、人口外移。
大量的黄金、白银、银行货币干什么了呢?
货币转化成资本,转化成国际贸易、工业、金融资本。
因此,在18到19世纪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成了国际工业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

三、中国的国际对策
中国在非利益受损的情况下,采取和平崛起的路线是完全恰当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而和平崛起的有力工具就是货币。
正如英国崛起和美国崛起所显示的,崛起的第一要务是为工业化投入巨额的货币支持,使工业资本大规模、高速度地扩张,产业结构迅速提升。
这不仅是英美崛起的经验,也是马克思论证的“货币转化成资本“。
但中国崛起有如下问题需要回答:
1、中国崛起能否实现消费物价稳定?
答案是不能。
原因是中国没有殖民地,没有额外的粮食、材料等补充。同时中国也没有殖民地外移人口。这个条件决定了中国只能保持消费物价适度上涨。
2、中国崛起需要付出的消费物价上涨有多严重?
年均最多3%——4%,在这个限度内粮食、副食增产就足以得到保持,因此,粮食、副食不必依赖国际供给。因此,不受国际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也不受国际利益的控制。
3、中国工业投资需要多高的增速?
开发生产性投资需要年均25——35%的增速。
4、中国工业投资应集中在那些领域?
重工、化工、芯片、电子、数控、通讯、激光、量子、各种发动机,航海、航天、航空、道路和能源、材料。
5、压缩那些领域?
地产、房产,这些领域已经过剩,保持8%-10%的投资增速足以维持需求。
6、中国发展的原材料哪里来?
矿产品实行世界规模的投资、开发,使用世界原材料。
7、中国的三农问题如何解决?
施行工业化转移。转移有两种方式:
第一、进城打工,这是目前的主流。
第二、拉高技术工人比例,这是当前可采取的方式:
这需要成立专门的工程大学,比如
集成电路工程大学:主要培养维护、开发逻辑电路的设计师、维护师。
数控工程大学:主要培养数控专业的设计师、工程师、维护师、操作师。
电子语言与程序工程大学:主要培养软件开发师、设计师、编写师、软件维护、系统维护人员。
电子绘画与动漫工程大学:主要培养建模、动画、非编师。
发动机工程大学:主要培养各种发动机设计、开发、维护工程师。
上述五类工程大学年均各培养2万人,那么,年均10万人的工业转移,将带来设备、材料、使用、营业人员就业至少500万人。造成工业人口梯次移动,可新增500万工业人口容量,合计1000万工业就业。
二十年时间,约可工业化新增人口2亿人。农村最多剩下3亿-5亿人,人均耕地在5-6亩,实现国家工业化。
与其他工程性大学同步发展,国家应专门为教育投资5个万亿,主要用来培养各类工程师,工程类专业从技工到博士后一律免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6

回帖

33

积分

4084

资产值

钻石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7-2-2
发表于 2007-7-17 10:47:30| 字数 77| -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阅后再议。
希望能看到作者在该领域达到融会贯通阶段,能系统、深入浅出的讨论。有一些真知灼见。
不过对此保留态度先,什么网络百万人点击,会不会是浮躁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7

回帖

36

积分

2733

资产值

钻石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5-4-22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0:59:01| 字数 183| -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原帖由 cbv 于 2007-7-17 10:47 发表
没看过,阅后再议。
希望能看到作者在该领域达到融会贯通阶段,能系统、深入浅出的讨论。有一些真知灼见。
不过对此保留态度先,什么网络百万人点击,会不会是浮躁品?


同意楼上应该有自己的意见。
但是,“网络百万人点击”,我们不应凭此就给此书一个先入为主的结论,就应该认为书是“精品”仰或“浮躁品”!
希望看到楼上兄弟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1

回帖

0

积分

1447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4-6-27
发表于 2007-7-17 11:28:22| 字数 36| - 中国–广东–深圳 天威有线宽带(关内)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向上, 同意该书论点, 细节上,就不可能那么真实了

那篇批判就抓了一些细节
Evo N620C 1GDDr266 80G5K120 ,Cpu 升级PM725A OC 2.13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7

回帖

65

积分

6720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3-10-28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7-7-17 13:08:54| 字数 61| - 丹麦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还是有一些不错的观点,但是如果能够了解资本主义的最基本因素,有些问题就不会那么难以想象了。
有些观点还是显得太过牵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88

回帖

2

积分

3647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5-27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7-7-17 13:18:23| 字数 13| -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前些天买了
但是还没开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回帖

639

积分

5万

资产值

天下无敌I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06-1-25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月全勤勋章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17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7-7-18 03:29:06| 字数 42| - 中国–广东–深圳–南山区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电子版,上传一个

正确说应该是资本私人化和近代货币金融的进程

不过当中说的不全是真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当一个女子在仰望天空的时候她并不是在找什么,她只是寂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5 18:42 , Processed in 0.130020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