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的成功女孩和不成功男孩
赵玉勇 | 自己思考 | 出处:原创-IT| 2006年12月25日 20:28 | 阅读 1172 次
赵玉勇
IT是大学生们都挥之不去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网络已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生活、娱乐,考研与最后找工作,无一不同网络相连。不乏因网络成功的成名的,也不乏因网络而载跟头的。真可谓“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2006岁末,一位拥有100项发明和3项国家专利的女大学生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北京师范大学女生吴莹莹被美国高科技企业TopCoder公司聘为亚洲区副总裁,成为了该公司在亚洲的最高执行官,拥有五十万的年薪。随之而来一片质疑声,优秀的材料可能有些水分,但她确实是受聘于上述公司。
而早些时候,华中科技大的一位四年三退学的传奇学生也让新闻界沸腾了不短时间。故事的主角,23岁的周剑无疑创造了一个传奇:2001年他第一次高考上了武汉大学,但由于上网多次旷课而被退学;他复读1个多月后,又考回了武大,但随后“屡教不改”再次被退学;回家几个月后,他又参加高考,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华中科大读到大三时他由于学分不够又被退学;接着他第四次参加高考,2006年9月份考回了华中科技大学。
和吴莹莹相比,周剑有些失败,但周剑的高考成绩要比吴莹莹高近100分,是中国的哪所大学都能上的分数。2003年,吴莹莹以514分从成都石室中学考入北师大,据说,这是一个只有通过特招方式才能上北师大的分数。但吴莹莹的上学之路很精彩:将心理学同IT结合,在程序设计方面大展拳脚,这也是吴莹莹脱颖而出的重要一环。而后,2005年3月,吴莹莹赢得了到斯坦福大学访问学习的机会。在4分满分的学分中,她获得了3.957的高分。由此,水到渠成获得美国TopCoder公司高层的注意,最终成功成为高管。
但将上学和IT结合,却是周剑退学的致命导火索。上网使他成为神龙见尾不见首的大学生的一员,对于周剑按照现在的考试“3+7”(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的学分制模式,拿到足够的学分成了很不容易的事。周剑的大多数同学看来,只要平时保证一定的出勤率,然后期末突击几天,混个及格是完全没问题的。“周剑很聪明,但又不够聪明,这样的结果是他自找的。其实,有些人比他玩得还疯,但别人比他聪明。”为什么受伤的老是周剑呢?葛鲁夫总结IT说:偏执狂才能生存。是IT给了周剑的牛,还是和他可以上任何名校的分数有关,他漠视大学军训,漠视出勤,因为他还能再公平地考回来。
同样属于神龙式大学生的吴莹莹无疑比周剑在这件事上要处理得好得多。难怪北师大有吴的同学写公开信给学校以鸣不平,凭什么吴莹莹可以特殊,而没有周剑那样的负面效果:“我还不理解,她说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按照学校的条件,是不满足的,我不相信她在学校每天断电熄灯以后还能因为她的脑电波在黑灯瞎火下坚持工作。如果她说的属实,那么她必然不住在学校,学校对于3次以上夜不归宿的女生,是否应该警告处分?”
感谢互联网将两位名校的学生放大了出来,我们才有幸将二者比较一下。 不论吴莹莹还是周剑都是特例。“世界是平的”,吴莹莹无疑是幸运的,虽然有对于她的各种优秀的质疑,在小小年纪,到斯坦福名校深造,受外企青睐,如果放在国外,也许会出现一个神奇创业故事也未可知。但周剑们在网络上苦苦搜寻也给我们一种启示:什么时候,我们的大学也变成“平的”,让那些并不循规蹈矩的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