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752|回复: 13

【转帖】四十年前耶鲁大学实验暴露人性的阴暗:米爾格倫實驗

 关闭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1438

回帖

0

积分

1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6-4-26
发表于 2006-5-10 09:15:49| 字数 5,168| - LAN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米爾格倫實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實驗進行的圖解:監督實驗者(E)命令參與者(S)對隔壁房間另一位事實上是假冒的參與者(A)施予痛苦的電擊懲罰。大多數參與者都繼續增強懲罰的電流,無論隔壁房間傳來多麼痛苦的呻吟和求饒聲。)

米爾格倫實驗(Milgram experiment),又稱(權力服從研究, 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是一個非常知名的針對社会心理学的科學實驗。實驗的概念最先開始於1963年由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史坦利·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在《變態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裡所發表的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 一文,稍後也在他於1974年出版的Obedience to Authority: An Experimental View裡所討論。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試受測者,在遭遇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實驗開始於1961年7月,也就是納粹份子阿道夫·艾希曼被抓回耶路撒冷審判,被判死刑後的一年。米爾格倫設計了這個實驗,便是為了測試“艾希曼以及其他千百萬名參與了猶太人大屠殺的納粹追隨者,有沒有可能只是單純的服從了上級的命令呢?我們能稱呼他們為大屠殺的兇手嗎?”(Milgram, 1974)

米爾格倫在他的文章“服從的危險” (Milgram, 1974)裡寫道:
“在法律和哲學上有關服從的觀點是意義非常重大的,但他們很少談及人們在遇到實際情況時會採取怎樣的行動。我在耶魯大學設計了這個實驗,便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而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參與者所聽到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參與者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而我們必須盡快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和解釋。”
目录 [隐藏]
1 實驗方法
2 結果
3 對實驗的反應
4 參考文獻
4.1 影片

[编辑]

實驗方法

實驗小組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和寄出許多郵遞廣告信,招募參與者前來耶魯大學協助實驗。實驗地點選在大學的老舊校區中的一間地下室,地下室有兩個以牆壁隔開的房間。廣告上說明實驗將進行約一小時,報酬是$4.50美元(大約為2006年的$20美元)。參與者年齡從20歲至50歲不等,包含各種教育背景,從小學畢業至博士學位都有。

參與者被告知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並被告知自身將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參與者——“學生”,然而學生事實上是由實驗人員所假冒的。

參與者將被告知,他被隨機挑選為擔任“老師”,並獲得了一張“答案卷”。實驗小組並向他說明隔壁被挑選為“學生”的參與者也拿到了一張“題目卷”。但事實上兩張紙都是“答案卷”,而所有真正的參與者都是“老師”。“老師”和“學生”分處不同房間,他們不能看到對方,但能隔著牆壁以聲音互相溝通。有一位參與者甚至被事先告知隔壁參與者患有心臟疾病。

“老師”被給予一具據稱從45伏特起跳的電擊控制器,控制器連結至一具發電機,並被告知這具控制器能使隔壁的“學生”受到電擊。“老師”所取得的答案卷上列出了一些搭配好的單字,而“老師”的任務便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老師會逐一朗讀這些單字配對給學生聽,朗讀完畢後老師會開始考試,每個單字配對會唸出四個單字選項讓學生作答,學生會按下按鈕以指出正確答案。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會繼續測驗其他單字。如果學生答錯了,老師會對學生施以電擊,每逢作答錯誤,電擊的瓦特數也會隨之提升。

參與者將相信,學生每次作答錯誤會真的遭到電擊,但事實上並沒有電擊產生。在隔壁房間裡,由實驗人員所假冒的學生打開錄音機,錄音機會搭配著發電機的動作而播放預先錄製的尖叫聲,隨著電擊伏特數提升也會有更為驚人的尖叫聲。當瓦特數提升到一定程度後,假冒的學生會開始敲打牆壁,而在敲打牆壁數次後則會開始抱怨他患有心臟疾病。接下來當瓦特數繼續提升一定程度後,學生將會突然保持沉默,停止作答、並停止尖叫和其他反應。
电压        “学生”的反应       
75 V        嘟囔       
120 V        痛叫       
150 V        说,他想退出试验       
200 V        大叫:“血管里的血都冻住了。”       
300 V        拒绝回答问题       
超过 330 V        静默       


到這時許多參與者都表現出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許多參與者在到達135伏特時暫停,並質疑這次實驗的目的。一些人在獲得了他們無須承擔任何責任的保證後繼續測驗。一些人則在聽到學生尖叫聲時有點緊張地笑了出來。

若是參與者表示想要停止實驗時,實驗人員會依以下順序這樣子回覆他:
請繼續。
這個實驗需要你繼續進行,請繼續。
你繼續進行是必要的。
你沒有選擇,你必須繼續。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參與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參與者施加的懲罰電流提升至最大的450伏特並持續三次後,實驗才會停止。
[编辑]

結果

米爾格倫為整個實驗過程和其結果錄製了紀錄片,紀錄片名便是服從,紀錄片的正版拷貝目前已經很難找到了。他接著與Harry From製作了5部的一系列受到這次實驗影響的社會心理學影片[1]。這些影片都可以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媒體中心找到。

在進行實驗之前,米爾格倫曾對他的心理學家同事們做了預測實驗結果的測驗,他們全都認為只有少數幾個人—10分之1甚至是只有1%,會狠下心來繼續懲罰直到最大伏特數。

結果在米爾格倫的第一次實驗中,百分之65(40人中超過27人)的參與者都達到了最大的450伏特懲罰—儘管他們都表現出不太舒服;每個人都在伏特數到達某種程度時暫停並質疑這項實驗,一些人甚至說他們想退回實驗的報酬。沒有參與者在到達300伏特之前堅持停止。後來米爾格倫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也做了類似或有所差異的實驗,但都得到了類似的結果。為了證實這項實驗,也有許多更改了架構的實驗產生。

馬里蘭巴爾的摩郡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的Thomas Blass博士(也是米爾格倫的傳記—《電醒全世界的人》的作者)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得出了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的結果,他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一定比率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約在61%至66%之間。

對於實驗結束時的情況所知不多,依據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的回想,當時那些沒有達到最高伏特數的參與者卻也都沒有堅持這項實驗本身應該結束,也沒有至隔壁房間探視“學生”,離開時也都沒有詢問實驗人員的同意。
[编辑]

對實驗的反應

實驗本身受到了關於在科學實驗上的倫理質疑,因為這項實驗對參與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可以說是由他們本身自由操作所造成的),儘管這項實驗帶來了對人類心理學研究的寶貴發現,許多現在的科學家會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的。

米爾格倫則辯護道,之後的調查發現當時的參與者中有84%稱他們感覺“高興”或“非常高興”參與了這項實驗,15%參與者選擇中立態度(有92%的參與者做了事後的調查),之中許多人事後還向米爾格倫表達謝意。而且米爾格倫還不斷接到這些前參與者想要再次協助他進行實驗,甚至想加入他的研究團隊。

六年後(也就是越戰規模最大的時期),其中一個前參與者與米爾格倫聯繫,表示為何他們會感覺“高興”參與了這項實驗:
“1964年當我在進行實驗時,雖然我相信我是在傷害某個人,但我完全不曉得我為什麼要這樣做。當人們根據他們自己所信仰的事物並順從的服從權力者行動時,很少人會意識到這點...請允許我這樣認為,我被權力機關徵召入伍,而這將會讓我做出一些連我自己都會害怕的壞事. ... 如果我拒絕服兵役的良心申請(Conscientious Objector)不被權力機關所批准,我已經準備因此而去坐牢,這對我的良心而言是唯一的選擇。我唯一的希望,是我那些同樣被徵召的夥伴們也能如此發揮他們的良心...”

不過,實驗的經驗並不是對每個參與者都有終身的改變。許多參與者都沒有依據現代的實驗標準被告知細節,離去時的面談也顯示許多參與者看起來仍沒有理解到這項實驗的真實情況。

實驗所引起最主要的評論不在於實驗方法的倫理爭議,而在於實驗所代表的意義。一位在1961年的耶魯大學參與者在Jewish Currents雜誌上寫道,當他在擔任“老師”的中途想要停止時,便是懷疑到“整個實驗可能只是設計好,為了測試尋常美國民眾會不會遵從命令違背道德良心—如同德國人在納粹時期一樣”而這便是實驗的初衷之一。米爾格倫在他《服從的危險》一書中便稱:“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便是,我們在實驗室裡所製造的使人服從權力的環境,與我們所痛責的納粹時代之間有怎麼樣的關聯。”
[编辑]

參考文獻
Blass, Thomas. "The Milgram paradigm after 35 years: Some things we now know about obedience to authority",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 1999, 25, pp. 955-978.
Blass, Thomas. (2002), "The Man Who Shocked the World", Psychology Today, 352), Mar/Apr 2002.
Blass, Thomas. (2004), The Man Who Shocked the World: The Life and Legacy of Stanley Milgram. Basic Books (ISBN 0738203998).
Levine, Robert V. "Milgram's Progress" [3]. American Scientist.
Book review of "The Man Who Shocked the World: The Life and Legacy of Stanley Milgram". Thomas Blass. xxiv + 360 pp. Basic Books, 2004.
Milgram, Stanley. Official website [4]
Milgram, Stanley. (1963). "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5]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371-378.
Milgram, Stanley. (1974), Obedience to Authority; An Experimental View Harpercollins (ISBN 006131983X).
Milgram, Stanley. (1974), "The Perils of Obedience" [6]. Harper's Magazine
Abridged and adapted from Obedience to Authority.
Miller, Arthur G., (1986). "The obedience experiments: A case study of controversy in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 Praeger.
Parker, Ian, "Obedience". Granta [7] Issue 71, Autumn 2000.
Includes an interview with one of Milgram's volunteers, and discusses modern interest in, and scepticism about, the experiment.
Wu, William, "Practical Psychology: Compliance: The Milgram Experiment." [8].
[编辑]

影片
Obedience, Black-and-white film of the experiment, shot by Milgram. Distributed by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Media Sales
The Milgram Reenactment, 2002. Color, Exact re-enactment of one condition of the obedience experiment. Created by conceptual UK artist Rod Dickinson.

页面分类: 社會心理學
条目 讨论 编辑本页 历史 不转换

[ 本帖最后由 siker 于 2006-5-10 10:32 编辑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3970

回帖

1

积分

5517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5-26
发表于 2006-5-10 09:28:52| 字数 12| -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晕!~
这都些啥东西呀!?
偶想去火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11

积分

2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5-12-21
发表于 2006-5-10 09:33:40| 字数 8| - 中国–四川–成都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繁体字,,看得累
X31-------->T60--------->X61
HTPC  TOSHIBA 42“ FULL HD
惠威 M20 5.1 +深海HD200
NOKIA 6600+Treo 680+E7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回帖

0

积分

462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12-25
发表于 2006-5-10 09:38:59| 字数 8| -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参考文献就晕
不用看了
你肯定没见过河牛水马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8

回帖

0

积分

1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6-4-26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0:39:08| 字数 2,137| - LAN | 显示全部楼层

TNND……不编个煽情的标题就没人愿意仔细看啊……

媒体每天胡编乱造也不是没道理的,吸引不来眼球报纸杂志没销量就都是扯淡。

Milgram's experiment

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在1963年作过一个有名的心理学实验,实验地点是在耶鲁大学,对象是20-50岁之间各种教育背景。

Milgram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实验广告,说实验是关于"记忆"的。实验当天,参加实验者被介绍给另外一个参与者(其实他是Milgram的“托儿”),并被告知在这个研究惩罚对记忆的影响的实验中他被选为“老师”,而那个“托儿”被选为“学生”。实验规则是,“学生”将接受“老师”的指导回答一系列记忆问题,如果答错,“老师”则要电击“学生”,以“加强记忆”。

那么我们来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假设你就是那个“幸运”被选为“老师”的参与者。在实验开始之前,“学生”当着你的面抱怨自己有心脏病的历史,担心自己会经受不住电击;而实验者很确定的回答道,虽然痛苦,但是试验不会造成“永久性组织伤害”。

之后实验者带领你和“学生”走进一间放着把样子恐怖的“电椅”(当然这是假的)的房间,并将“学生”牢牢绑在电椅上。然后实验者又带你走进隔壁的房间,里面放置着一个“电椅控制器”(这个也是假的),是用来控制电压的。只见这个机器上标有很恐怖的标签,分别表示从15-450V不同程度的电压模式:"Slight shock", "Moderate", "strong", "very strong","Intense", "Danger: Severe Shock",直到最后一个模式大概是程度之大已经无法形容,干脆标上“XXX”。实验开始之前,实验者先让你尝了一下45伏的电压,使你心中有个概念。实验开始。学生每答错一道题,就要接受一次电击,而且每次电击程度都高过上一次。刚开的时候,你听见学生只是轻轻哼一声“呃”。到了120V, 学生开始大叫,“嗨,这个真的很痛耶!” 到了150V,只听到他开始央求被释放:

“That's all! Get me out of here. I told you I had heart trouble. My heart's starting to bother me now. Get me out of here, please. My heart's starting to bother me. I refuse to go on. Let me out!"

这个时候如果你想要停止试验的话,实验者会鼓动你继续:“Please continue." 如果你不答应,他会说:"The experiment requires you to continue".如果你还是坚持,他会厉声说:“It is absolutely essential that you continue." 最终,他会要求:“You have no choice; you must go on"。

如果你继续试验并增加伏特的话,学生的惨叫声会愈发痛苦和绝望。最终他会持续乞求,要求,尖叫:“Let me out of here. Let me out of here. My heart's bothering me. Let me out, I tell you. Let me out of here. Let me out of here. You have no right to hold me here. Let me out! Let me out! Let me out! Let me out of here! Let me out! Let me out!"

如果你还能够继续电击的话,情况会突然改变。当你发出下个电击的时候,学生的房间里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如果你问试验者你想看看学生怎么了,实验者会说:"Treat no response as a wrong response, and deliver the next higher level of shock"。最后的八个等级的电击(从“Danger”到“XXX”)中,学生的房间里再也没有传出一丝声音。

以上是整个实验设计。当Milgram拿着试验报告让心理医师们猜测到底有多少参与者将电压一直加到最大幅度--450伏时,他们猜少于百分之四的参与者会在学生停止喊叫后继续,而0.01%的参与者会加到最大幅度。可惜他们都错了。>80%的参与者在叫喊声停止后继续电击,而又有65%的将电力加到最大幅度。无人在300V之前停止。

Milgram的试验结果是惊人的,也是耐人寻味的。在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面前,参与者竟是不顾他人死活的如此的服从,虽然他们事后说自己当时有多么憎恶自己的行为,多么希望停止,他们拉电击棒的手是多么的颤抖,多么的汗湿…… 推而广之,也许邪教的传播,战争的屠杀,还有很多违反常理和人性的行为,好像就不是那么的难以理解了。抑或这就是人性?

相关链接
http://www.tnt.somehere.net/foru ... 4e1befd207dc66bd767
http://www.lifeweek.com.cn/2002-10-11/000241565.html

[ 本帖最后由 siker 于 2006-5-10 10:40 编辑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6

回帖

19

积分

5496

资产值

白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6-2-10
发表于 2006-5-10 10:52:10| 字数 23| -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半天才看了40%,看不下去了。。头晕了。。
不知道写什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回帖

3

积分

3万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4-5-5
发表于 2006-5-10 10:59:40| 字数 13| -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怎么有心情贴这个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8

回帖

0

积分

1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6-4-26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1:05:54| 字数 212| - LAN | 显示全部楼层
wiki中文是我的主页,经常看看充电。
回国后就看不到喽……

这个实验的价值你们没感觉么?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的战犯里有多少都是声称自己是按命令行事的……还有文革……
尤其是文革。实际上现在对文革有意的回避并不是单一政党维护当时领导人的行为,而是全部当事人的行为。在当时法西斯主义横行的那十年,实际上总的来说,每个人都是罪犯。

这题目起的真恶心,我自己看着都肉麻,起鸡皮疙瘩……

[ 本帖最后由 siker 于 2006-5-10 11:07 编辑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17

回帖

1

积分

6088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6-3-7
发表于 2006-5-10 11:17:39| 字数 137| - 中国–云南–昆明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原帖由 siker 于 2006-5-10 11:05 发表
wiki中文是我的主页,经常看看充电。
回国后就看不到喽……

这个实验的价值你们没感觉么?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的战犯里有多少都是声称自己是按命令行事的……还有文革……
尤其是文革。实际上现在对文革有意的回 ...

用代理还能看
我供应,你敞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25

回帖

1

积分

7031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7-14
发表于 2006-5-10 15:33:22| 字数 21| - 英国 惠普HP | 显示全部楼层
繁体字看起来头疼,
为什么TW一直用繁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16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4-2-18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月全勤勋章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2年全勤勋章2023年全勤勋章2024
发表于 2006-5-10 16:30:00| 字数 10| - 中国–重庆–重庆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灯语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00

回帖

72

积分

3518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4-10-2
发表于 2006-5-10 20:13:14| 字数 62| - 中国–四川–成都–金牛区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很不错的一个实验。
另外,繁体字也不觉得有什么啊----这还得感谢武侠小说,上学的时候看了不少繁体字版的金庸武侠小说。
X230,X220,t61超3g,t60p
超级x200s,X31超2.26g,X61T超2.4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9

回帖

0

积分

102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6-6
发表于 2006-5-10 21:48:36| 字数 121| - 中国–重庆–重庆 移动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原帖由 现在两点半 于 2006-5-10 15:33 发表
繁体字看起来头疼,
为什么TW一直用繁体??



两个政府,又没有官方的中文文字规范机构,他为什么要用简体字呢?
繁体字 其实能体现很多东西  但是学习起来的确繁难  

字义可以从繁体字上的结构得到解释
Tenchi Muyo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9

回帖

0

积分

102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6-6
发表于 2006-5-10 21:50:05| 字数 22| - 中国–重庆–重庆 移动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能解释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这一千年哲学辨题
Tenchi Muyo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0-28 09:43 , Processed in 0.099040 second(s), 48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