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691|回复: 3

周汝昌:做个幸福的中国人!

 关闭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1万

回帖

1

积分

7041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4-6-26
发表于 2006-1-6 19:09:05| 字数 2,160| - LAN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汝昌:做个幸福的中国人!

作者: 张洁   (国学网2006-1-6发布)


  近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笔者敲开了周汝昌家的房门。屋里的一切是我没想到的:几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家具,书籍、信笺等各种资料占据了本就不大的客厅。女儿伦苓说这些东西谁也不能动。周先生的视力近乎失明,但他却知道哪一件东西放在哪里,这些东西陪伴他几十年了。周先生安静地端坐在客厅的一角。满头白发在阳光中格外的飘逸,眉宇间显现的,仍是诗人的青春和激情。他讲话时会把自己说笑了,带动你也进入他那无限的精神宇宙,并感受着那个宇宙生生不息的跃动……
  我怎么会和《红楼梦》结了缘分?
  我出生在天津一个叫“咸水沽”的村镇,家有一个“花园子”,是天津人说的“草火(柴火)园子”。祖父酷爱文学艺术,因见园子里有明末遗存的古树,就引泉搭桥,堆土作亭,竟然经营得很像个样子了。我小时候母亲就常给我讲园子的旧事,母亲说,那园子里花草树木好看极了!每到花儿盛开时,祖父总是把全家各院的闺女媳妇们叫去,一齐去看花,那一大群花团锦簇的人,就由祖父带领着各处游逛,还给我们讲这叫什么花,那是什么树……母亲总说,那情景真像是《红楼梦》!
  母亲喜好《红楼梦》,也常常讲《红楼梦》。母亲的话,我并不全懂得,可是总也难忘,总在想象那个境界。她有一部《石头记》,我就拿过来试着看。这也许就是所说的“前缘”吧。
  我的本行不是研究红学的,而是翻译诗歌。上大学时,我学的是英语,我感觉到东西方的审美精神非常不同。出于个人的爱好,我很想研究中国文化中的美学、诗学、书法学、艺术学原理。可后来一想,《红楼梦》本身就是集大成的作品,我不能放弃,因而才加紧研究它。
  让青年人基本了解传统文化
  现在有的年轻人可能不是很喜欢古典文学了,一是因为现在的人较浮躁,没有耐心去读大部头的著作。二是在当下这种语言环境中,不少人的古文功底很薄弱,阅读古书很困难,所以他们也欣赏不了古典文学的精华,这一点很可惜。
  温家宝总理到英国访问的时候,曾召集一些高层华人开会,问在治国上有什么建议?有一位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名教授是中国人,对温总理说,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特点,外国人才看得起你。如果你要学的都跟外国人差不多,人家不会看得起。现在,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多下点功夫,让青年人基本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虽有糟粕,这是几千年必然会附带产生的,这部分我们要摒弃掉。但传统文化有值得珍惜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它的光辉、伟大,是时间遮蔽不住的。所以,我们要编一些通俗易懂的书,用最简洁的小文言文,让青年人能读懂它。这样一步一步地培养、诱发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见功效。
  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太幸福了
  你问我如果我的耳目不坏,我现在会做什么?我告诉你,如果是那样,我现在的生活世界会广泛得不得了。在我耳目不坏以前,我的兴趣和我所能干的事非常的广泛。我好说、好笑、好玩、好乐。中国的乐器,笙、管、笛、箫,吹、拉、弹、唱,几乎没有我不会的。别人都说我聪明,一学就会,比别人强。这是因为我们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它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从中得到的精神享受,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我为我们有一个这么好的民族,为我们有这么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而自豪。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太幸福了!
  但有些人说汉语以及汉字的表达“不科学”、“不准确”、“太模糊”,所以比不上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的西方语言。我说,这种批评只能表明论者既不知道西方的语言,又不了解东方的汉字语言。中华民族有自己的观察方式与感受体会渠道,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倾向,更有自己的表现方式,有特殊的浓郁的诗的气质。汉字是具有大美至美的。
  尽管我的视力极差,但我却依然坚持自己写作,不愿走“口述”的捷径。怎么说,就怎么记,那是白话,不是文。书面语的“音韵美”是口语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我更愿意享受那种扑在纸上书写的感觉。
  尊重自己的生命
  从宇宙的角度来说,地球有了人这样一种生命是个奇迹,茫茫宇宙中人们的生命就显得太宝贵了。可另一方面,生命又非常残酷。你到森林里去,大吃小,为什么?它不吃,自己就会死亡,多残酷啊?!生命如此宝贵,而又那么残酷,它可以使你惊心动魄。但人不是野兽,人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第一,尊重自己的生命,你能够修炼成一个人,这是最大的幸福,别辜负了它;第二,不能只讲生命的享受、升华,那就忘了生命的残酷。怎样把残酷的生命变成美好的生命,这才是我们要谈的。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人能够使自己的这个生命接受很好的文化教育、教养。当你晓得了文化教育的意义,你就能够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品质、有道德、有素养的人,那你的一切表达、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生命”。现在我希望自己多活几年,我不是贪生怕死。像我这样年纪的人积累一些学识很辛苦。人刚成熟,可是已到了快结束生命的时候,这是人类的不幸,也是人类文化的损失。
  周汝昌小传
  字玉言,号“解味道人”,天津人。著名学者、资深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书法家和诗人。平生精力倾注于中华文化与诗文书画理论的探讨。曾评注校订过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著述颇丰。从1953年发表《红楼梦新证》至今,先后发表《周汝昌梦解红楼》、《和贾宝玉对话》、《石头会真记》等40多部著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1月05日 第二版)

3万

回帖

248

积分

1690

资产值

至尊会员I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5-3-22
发表于 2006-1-7 08:33:43| 字数 23| - 中国–广东–深圳–福田区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有他著的有关红楼梦的书籍
小学开始就开始看了
自家菜地,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回帖

0

积分

127

资产值

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2006-1-6
发表于 2006-1-7 13:27:13| 字数 25| - 中国–浙江–温州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

积分

7041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4-6-26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23:08:10| 字数 140| - LAN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羡慕这种境界。和一个MM说起过,其实我家里也不算有钱,但是对物质的东西不知道为什么就看的这么开,也许是因为自己没心没肺吧。最希望的就是像周老一样,像这些做学问的人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做完本职工作后每天看书,心平气和的这种感觉……
越大越对自己的家乡有感情……难以形容的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0-26 23:39 , Processed in 0.078834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