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385|回复: 11

【转帖】闲茶闷酒无聊烟

 关闭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7843

回帖

2

积分

1万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1-22
发表于 2006-1-1 15:43:43| 字数 2,033| -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东方有线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闲茶闷酒无聊烟

陈韵的迷醉-普洱茶的分步式体验法                                 
wkrcn 发表于 05-12-17, 12:57


近来和茶友论茶,常常碰到一些初入门而对普洱茶深感兴趣者,交流间发现,双方在在交流上存在着很大障碍。对于资深茶客来说,茶的香气,水路,汤感,滋味,回味,喉感,乃至茶气虽然在用语上存在差异,但通过交流往往能够达到共识;和新手交流则较费力,除了词汇用语方面需做大量阐释外,其对于滋味、嗅觉、喉感、回甘等等方面的体验几乎没有经验可谈,所以对接较困难。另外还发现,新手因此也常常容易被诱导,产生误解。

  这个情况让人深思;于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分析后,我初步整理出了一种普洱茶的饮用方法,暂名就叫作分步体验式品茶法。现在写出来,以与各位茶友(主要是新手)共享。

  分步体验式品茶法的品饮重点在于八个字,即“分步体验,综合评估”。这一方法的得出主要来自于一种基本现象。大家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若是一个人失聪了,他的观察力就会格外敏锐;而一个人若是失明,他的嗅觉和听觉也就会比正常人发达得多。这说明一个问题,除了刻苦的锻炼以外,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分步体验式饮茶法主要即植根在这一前提下。利用这种饮茶方式,我们-即便是新手-也就会很快地和更深入的体验到普洱茶令人迷醉和沉入的快乐了。

  首先我们先列举出一泡茶中我们需要和能够体验到的元素。
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五类:

  1. 香气(基于嗅觉);

  2. 水性(包括了茶汤的柔顺度,绵滑度,粘稠度,水路的粗细度等,指的是茶汤对饮茶的通道造成了什么样的刺激以及该类感觉的程度的描述的总称);

  3. 喉感(也就是茶人们常说的喉韵);

  4. 滋味(苦涩度对口腔中的各种部位造成的刺激和程度);

  5. 回味(饮茶过后口腔和舌面等部位的生津回甘情况)。

  以上这些元素构成了一泡茶最终给人的感觉。

一般来说,人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大都是混合在一起的;饮茶时,多数人往往同时使用着嗅觉和味觉,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这样,大脑接受到的就是一种“综合信号”。而“综合信号”和较单纯的味觉、嗅觉等“单一信号”之间一般有较大的差别。举例来说,当我们喝中药时,如果端起来就喝下去,往往就会感到很大的苦味;而当一个人捏着鼻子喝一些较苦的中药的时候,感觉苦味好像少很多。在前者中,因为味觉和中药对鼻腔产生的嗅觉信号综合在一起,所以就产生了“非常苦”的体验;而在后者中,由于捏住鼻子摒弃了嗅觉的介入,喝药时就只有较单纯的味觉存在,只有单一的信号,所以苦味的感受就淡了许多。

  分步体验式饮茶法就是要利用这一原理,培养和训练我们对单一信号的认知和把握能力。

  下面来介绍下此方法。

  首先,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做这些练习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培养在饮茶过程中专注的单一体验能力:

  1. 避开呼吸训练

  这个过程可以用一泡较香的茶(譬如铁观音)来练习,目的是要学会在不呼吸的状况下完成从茶汤入口到下肚的整个过程。其意义在于在茶汤入口时暂时摒弃和排除掉嗅觉的介入,为以后的水性的体验打下基础。

  方法是这样的:在自然状态下,茶汤入口-用舌搅动一至两秒中,然后咽下,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不能有“闻到任何气味”的体验,反复几次,若均能做到,则说明掌握了该方法。

  2. 咀嚼茶汤训练

  不知道大家可见过那些无牙的老奶奶吃东西,她们蠕动着上下唇,用牙床来触碰食物使之碎裂,以方便吞咽和消化。因为没有牙,所以老人们会对食物的粘稠度,硬度,包括形状等会产生较细腻的感觉,因此,我们以类似的动作来培养一种通过用口腔中上下鄂和舌的运动来体验茶汤的汤感,为将来饮茶过程中对茶的粘稠度,顺滑度,柔软度的评估打下基础。大家可以多练,因为类别的判断虽然容易,但是程度的评估则比较较难。

  3. 吞咽训练

  一般来说,人吞咽汤水,往往是会用舌的后部以及喉部的动作来共同完成;但是这样就会令舌面紧张,因此而影响舌面中后部味蕾的感知力。所以,我们要求尽可能的放松舌头,尽可能的采用仰脖子的辅助动作来完成吞咽,这样,舌面在此过程中就会得到相对的放松,味蕾对滋味评估就会客观一些。

  这个练习可以先使用水进行锻炼,日常不妨多练练。具体方法是:舌在口腔中平铺,呈自然放松状态,然后用仰脖子的动作来吞咽,尽量放松并打开喉咙,要感觉到,在很大程度上,水是自己“流下去”,而不是有意的“咽下去”。

  4. 回气训练

  普洱茶的品饮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体味它的喉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喉韵”,从而在回味中感到喉感的类别和强弱,并从中得到深度的体验。回气的方法因此就显得格外重要。

  吸一口气,但注意不要吸得太深,然后闭口,让气息从鼻腔呼出;在呼的时候,需要感觉到“顿”感。这个“顿”感要在喉部,而不是在鼻腔内。具体训练方法是,在呼气出喉的一瞬间,用喉部挡下气,自鼻腔中发出类似“空”的声响,声音要发在喉部,而不是鼻腔内,一般来说反复几次即可做到。这将有助于喉感的体验和评判。在日常训练时,动作和声音都可以夸张一些,但是在具体饮茶时则不需要出声,关键是掌握了此种感觉就好。

[ 本帖最后由 literal 于 2006-1-1 15:45 编辑 ]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遂身退
诚全而归

7843

回帖

2

积分

1万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1-2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 15:44:39| 字数 967| -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东方有线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的品饮法。

  品饮的基本程序分为以下几步:举杯--嗅香;这一过程主要体验其茶汤有无香气并对其类别和程度做出评估判断--调整呼吸;目的在于让鼻子休息--饮汤;不用吸,喝一口,大概普通小盅的二分之一左右――咀嚼茶汤;两三下即可,判断其粘稠度和柔和度以及融合度――吞咽;这一过程应注意茶汤过舌后部和喉的感觉,评估其水路的粗细――回气;闭住嘴,从鼻腔将气呼出,注意其有无喉感并评估其深度和程度类别――回味;主要体验口腔中各个部位的触感,苦涩味,收敛性,并对其程度做出评估。

  本文一开始说过,这个方法的核心思想在于“分步体验”,因此,在品饮过程中,每一步骤一定要将注意力只放在这一项上,即要专注。嗅香时,要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鼻腔中,努力分辨其嗅觉的种类和强度;因为调整呼吸后,香气的概念和感觉将不再存在;另外,饮汤和咀嚼茶汤时,大家应将注意力放到“汤感”上,评估其柔软度,粘稠度,润滑度;若此时呼吸,则该评估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样,在吞咽的时候,注意力则应当集中在对茶汤经过舌,喉,到达胃的整个过程的关注上。若是此时还沉醉在对汤感的体验上,则其评估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回气的过程尤其重要,若是在之前的过程中有呼吸动作,则这个阶段受到的影响就非常大了。回气时注意力的重点要放在“喉部”,这个对于坊间常说的很多名优茶的“喉韵”都有较大的评判意义。而当“喉感”体会过后,注意力则应当马上转移,放到口腔和舌面上,此时,对滋味和生津回甘程度要做出准确的评估,时间和程度和区域的概念必须非常明确,这个,也是一泡茶中内涵物质的客观呈现。

  开始时,初学者往往不能够做到注意力快速的转移,那么,则可以采用重点评判法。譬如,第一口主要评估香气,第二口主要评判汤感,第三口重点放在水路,第四口体验喉韵,第五口重点体验滋味和回味。这样比较容易做到,相对来说也深刻一些,然后随着时间和不断的品饮,渐渐的,就能够做到“一口下肚,满盘皆知”的理想境界了。

  近年来,普洱茶已逐渐成为人生生活中高尚的体验之一,其健身作用自不必说,饮茶时得到的陶醉境界更是普洱茶渐趋流行的主要原因。掌握争取地和深入的饮茶方法,在日常生活或闲暇时光中,冲一壶茶,感觉世界之大世界之奇;抿两口入口入腹,感觉历史之悠长深远,人生之无穷怀想,则不是神仙,胜似仙人:飘飘然,淡淡然,物我两忘,优哉游哉。



                                      文源来自三醉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遂身退
诚全而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回帖

2

积分

1万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4-9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6-1-1 15:49:22| 字数 49| - 中国–上海–上海–长宁区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经决定了

每个月与其3-4百的烟钱,弄个身体不健康
不如 弄2壶    搞点茶叶喝喝


就是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呵呵
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到了鬼
理性是个力气活儿

还好会长不嫩古董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14

积分

1414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5-4-2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6-1-1 16:54:13| 字数 94| - 中国–江苏–南京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原帖由 drculax 于 2006-1-1 15:49 发表
我已经决定了

每个月与其3-4百的烟钱,弄个身体不健康
不如 弄2壶    搞点茶叶喝喝


就是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呵呵

要紫砂壶找我,偶老家宜兴的
就叫我le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02

积分

2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2-11-1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金牌荣誉勋章(注册2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6-1-1 17:16:00| 字数 55| - 中国–上海–上海–杨浦区 电信/黄浦区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原帖由 leoyoungn410c 于 2006-1-1 16:54 发表

要紫砂壶找我,偶老家宜兴的

送我一把
穿皮鞋的走硬道,留分头的不戴帽,戴手表的挽三道,镶金牙的自来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6

回帖

0

积分

973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2-24
发表于 2006-1-1 17:21:02| 字数 9| -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烟茶都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43

回帖

2

积分

1万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1-2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 19:22:07| 字数 1,150| -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东方有线 | 显示全部楼层

宜兴三绝

宜兴的紫砂壶海内外闻名,许多收藏家都喜欢收藏宜兴的紫砂壶,但知道宜兴有三绝的人,大都是茶人。

          宜兴的紫砂壶、阳羡紫笋茶和宜兴的金沙泉,被世人称为宜兴三绝<宜兴的阳羡茶之所以闻名,与茶圣陆羽对它的发现和推荐息息相关。

          江苏宜兴古时称阳羡县,陆羽为了完善《茶经》,常来往于现宜兴、常州、丹阳和湖州等产茶区。当时李栖均任常州刺史,与陆羽交往甚好。陆羽在宜兴对阳羡茶进行了研究之后认为阳羡茶为茶中极品,并把阳羡茶推荐给李栖均。李栖均听从了陆羽的建议,次年将阳羡紫笋茶作为上致宫廷的贡品,一年达万两。

          其实,我们从陆羽《茶经》一之源中可判断阳羡紫笋茶品质的优良。《茶经一之源<上提到茶叶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者上,叶舒者次。

          阳羡紫笋茶:叶呈紫色、叶形如刚出土的竹笋,卷而不舒,所以说阳羡紫笋茶为茶中极品。阳羡茶经陆羽的赏识、推荐,自唐肃宗时便正式列为贡品。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金沙泉位于宜兴顾诸山下,陆羽往返于宜兴、常州、湖州、丹阳时,就常住在顾诸山。顾诸山是陆羽研究茶叶、补充《茶经》的基地,并在此研究茶具、茶器的制做工艺。

             陆羽发现了金沙泉,并用其泉水烹制阳羡茶。自从阳羡茶被列为贡茶之后,金沙泉也被列为贡泉。

          古书有记载金沙泉水紫笋茶,相配乃胜宜兴的紫砂壶更是一绝,它所用的原料为独产于宜兴的紫泥、红泥、团山泥,经抟捏焙烧而成。其砂泥中含有较多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原素。由于烧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结细腻,又有肉眼看不见的细孔,所以透气而不渗水,又能吸附茶香愈用愈光润,愈用愈饱含茶香。紫砂壶传热慢,保温性好,提壶时又不致烫手。由于它的多孔性,夏天用它泡茶不会酸馊;紫砂壶精湛的制做工艺,使茶壶即使冷热骤变,也不会破裂,甚至还可直接把壶放在炉上煨煮。紫砂壶的造型,就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它包含了多少民间艺人和艺术家们的心血,随着朝代的不同,它的造型也各不相同。苏轼谪居宜兴时喜欢提梁式的紫砂壶,这种造型的紫砂壶被称为“东坡壶”。

        古人对宜兴紫砂的评价是: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兴一丸土。

        紫砂壶创始于北宋中期,它的第一个作者是金沙寺的一个僧人,但现已佚名。而众知紫砂壶第一个知名的作者是金沙寺僧第子供春。供春本姓龚,所以也叫龚春。他是明正德进士吴仕的书僮,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老和尚抟坯制壶。传说寺中有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壶树壶瘤,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后大加赞赏,把平生技艺相授予他,使他最终成为制壶大师。

       供春所制之壶称供春壶供春壶造型精巧,质地薄而坚实,补被誉为:供春之壶,胜如金玉,由于近代中国战火连连,供春壶也几经磨难,在爱国人士储南强(宜兴人)的保护下,得以保存下来,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遂身退
诚全而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43

回帖

2

积分

1万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1-2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 19:24:39| 字数 144| -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东方有线 | 显示全部楼层

[b]养壶方法[/b]

用清水将茶巾布淋湿后拧干,不用太干,保持一些湿度,于泡茶时,在茶汤倒出后,利用湿茶巾将壶身上溢出的茶汤擦拭干净,此法是利用[温度差]将壶內的好茶汤向壶的表面扩散均勻,不用担心会擦的不均勻,正所谓:日渐温润,光可鉴人,但对於花货或者细小缝隙仍须用毛刷或以干净牙刷替代刷干净、刷均勻。请参考!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遂身退
诚全而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43

回帖

2

积分

1万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1-2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 19:26:42| 字数 1,173| -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东方有线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把好壶的要领

茶壶对品茗者而言,它是孕育茶叶的摇篮。茹苦含辛、任劳任怨地蕴着香、育着味,这即是茶壶的任务,也是精神。所以选壶不应局限一隅,毕竟以名为贵或以稀为贵是古董收藏家或专家的职务。一般言之,一把基本条件够格的新壶,如维护适当也善于蕴香育味,所以只要是把好壶,古今皆足取。

  茶壶是茶具的主体,是泡茶动作中最能影响个人感受的焦点。所以无论在选壶或养壶上均须如法,本文提列七点选壶要领以供参考。这七点是:美感、质地、壶味、精密、出水、重心、适用。兹列如下:

(一)美感
         每个人对于美感的欣赏角度各有不同,这里所说的美感,最主要的是指个人的感受,对于壶的造型与外观,依个人喜好,只要自己看得舒服满意就好了,那就代表了个人的美感,毕竟那是自己要使用的,又何必一定要去符合流行的模样呢!

(二)质地
     泡茶用的壶,一般是以砂为主,因为砂器具吸水性且不透光,外形较瓷器纯朴亲和,如在上面题款也较有韵格,所以大致在泡茶上,砂壶比瓷壶受欢迎。
  茶壶的质地,主要是看胎骨及色泽,胎骨坚、色泽润为佳,在程度上愈接近这种质地愈好,善于胎骨坚硬性的验别,可将壶置于手掌上,轻拨壶盖,听其壶声,以铿锵轻扬为佳;音响迟钝,劲道不足,导热效果稍逊;但若音高尖锐,则逼热过甚,泡茶时又须特别注意各项因素的调整,总之壶音以听来悦耳为佳,不过测验时壶须干净。这是指在选用新壶时而言,面对一把古壶时,您每拨敲一下,原主的心也必然会忐忑一下,此为不可不知。

(三)壶味
         在选购新壶时,应注意闻闻壶中味,新壶有些也许会略带瓦味,这倒还可选用,但若带火烧味或其他杂味,如油味或人工著色味则不足取。

(四)精密
  壶的精密度是指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则茗香散漫。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正面手压气孔再倾壶倒水,涓滴不出则表明有间不容发的精密度,或手压流口再反倒壶身,若壶盖不落也表明精密度高。

(五)出水
        壶的出水效果如何?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能使壶里滴水不存为佳。至于出水态势,是刚直或柔和曲美,随个人喜好 而定。但无论刚或柔,出水无劲不顺总是缺点。有时再看出水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亦可比较,长者为佳。

(六)重心
       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除了与壶把设计的弯度及粗细有关外,壶把的力点是否位于(或接近于)壶身受水时的重心也是应注意到的,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水平提起再慢慢倾壶倒水,若觉顺手则佳,反之若须用力紧握,甚或持壶不稳则不佳。亦有受小半升之法去品鉴的,即干壶轻放水面,如能受水半升,谓之(水平)。

(七)适用
       壶的特性如再与茶的特性相配合则更佳,一般是壶音频率较高,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因为香由热蕴。反之壶音稍低者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因为逼热过烈味反而骓以醇滑,也较难控制,以上所做比较乃皆属(隐微之辨),并非相当具体可察,但如明察秋毫应可得知之。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遂身退
诚全而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14

积分

1414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5-4-2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6-1-1 23:21:11| 字数 51| - 中国–江苏–南京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原帖由 fangqiank 于 2006-1-1 17:16 发表

送我一把

没问题,500nb换不换?
就叫我le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14

积分

1414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5-4-2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6-1-1 23:22:25| 字数 143| - 中国–江苏–南京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原帖由 literal 于 2006-1-1 19:22 发表
宜兴的紫砂壶海内外闻名,许多收藏家都喜欢收藏宜兴的紫砂壶,但知道宜兴有三绝的人,大都是茶人。

          宜兴的紫砂壶、阳羡紫笋茶和宜兴的金沙泉,被世人称为宜兴三绝<宜兴的阳羡茶之所以闻名,与茶圣 ...

嘿嘿,兄弟怎么这么了解宜兴?
就叫我le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1

回帖

0

积分

4649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11-20
发表于 2006-1-2 04:33:18| 字数 20| -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戒的掉就是好事~喝茶再贵,起码身体好
1
W520+X61T+SONY SR60E+Nikon D90+MOTO 526+BMW 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12 06:21 , Processed in 0.108573 second(s), 41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