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240|回复: 0

zt自杀者年龄越来越小

 关闭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82

回帖

0

积分

203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4-10-4
发表于 2005-8-13 18:35:33| 字数 1,097| - LAN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住浦西的初中女生小琳,今年15岁,是一个父母眼里的乖孩子,老师和同学眼里的优等生。但就在今年年初一个周末的晚上,她突然打开窗户,想要从16楼的家中跳下。幸好被母亲及时发现,才没有酿成悲剧。

  “我觉得活着没意思,我想死。”

  无奈下,父母只能带她到医院求助。

  医生在给小琳做了全面的心理评估后发现,她患的是典型的青少年抑郁症,轻生的念头其实已经在心里盘算了几个月,而她患病的原因是升学压力、学习负担重、父母期望太高。

  目前,小琳在与专家进行了三四次的交流辅导后,心情明显好转,与父母的交流也多了起来。

  自杀原因

  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怀海,也是本市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目前青少年自杀的主要诱因,除了以往的学业压力与家庭问题之外,新近出现的网恋失败和少女未婚先孕问题也越来越值得关注。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则认为,有自虐、自残、轻生倾向的孩子大多出于情感孤独、极度自卑、采取不良的自我保护措施这三大原因。情感孤独型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经常被批评、受冷落、遭打击,时间久了,心里的苦闷无处发泄,最后选择极端的方法;极度自卑型的孩子,在努力之后还是不成功,就会产生“我就是不行”的自暴自弃的想法,开始讨厌自己,以致选择伤害自己;还有的孩子采取不良的自我保护措施,动不动就威胁父母说:“你们再这样,我就自杀。”

  自杀治疗

  对于治疗,单怀海认为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平等交流,让孩子自己思考生存之道。“自杀者在接受劝导平静下后的一段时间里,是最容易再度实施自杀的,所以有效的劝导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解决方法,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思考生存之道,让孩子意识到‘其实我还有很多路可以走’,引导孩子自己分析利弊,作出决定。自杀干预不是同情,而是平等;不是怜悯,而是尊重;不是施舍,而是帮助。”

  对于治疗的关键,市儿科医院精神科教授高鸿云指出,父母跟孩子一起接受辅导,效果才较好。因为许多孩子往往受到来自父母的过大压力,而对于孩子最有效的“药”就是父母的宽容。比如当以前不爱上网的孩子忽然沉迷于网络,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突然成绩滑坡,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怪罪,而是认真地了解原因,让孩子知道父母允许他犯错,鼓励他改正错误从头再来。

  专家建议

  单怀海指出对要自杀的孩子进行早期预防的一个关键就是,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性格突变、行为怪异,一定要加以重视;其次,父母平时也要经常与学校进行沟通,假如孩子在学校里有伤害别人或自己的行为也要引起重视;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要加强心理识别能力,要主动去关心孩子并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假如孩子已经有自杀或自虐等行为,那父母一定要找专业大夫及时寻求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10 13:39 , Processed in 0.09029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