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573|回复: 10

【转贴】且看文化如何没落

 关闭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6481

回帖

65

积分

5659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3-4-28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5-5-11 22:52:35| 字数 1,244| - 中国–重庆–重庆 移动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且看文化如何没落

  我是个爱看书的人,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因为博览群书,一不留神成了一个文化人。

  文化人自然喜欢用有文化的字汇,譬如成语,或者古汉语中的典故。

  其实那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有文化,而是因为那样说起来比较偷懒,言简意赅,能用四个字说明白的,就不必用一句话。

  但是经常遇见尴尬的事——现代人对于成语和古文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于大白话的执着,让人吃惊。于是,如果你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一个女孩,多少都会显得老土,绝对不如“这小妞长得真他妈飒”这种市井语言效果更好。形容男子也是一样,如果你用“玉树临风、气宇轩昂”来形容,绝对不如“酷毙了”、“帅呆了”更能取得人民群众的共鸣。

  今天看《读者》,我倒是对其中的一段言论产生了极大的共鸣——那是有识之士对现代人词汇贫乏的担忧。它是这样写的:“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只会说“我看你可怜”;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只会说“老子跟你拼了”;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MM,我要跟你结婚”。

  诚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是在发展的,但是,为什么语言非但没有越发展越好,越发展文化味道越浓,反而越发展越词汇贫乏了呢?现代人大概是平时没有时间看书接受教育,所以说话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就越来越少。

  然而,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现代人整天都在忙些什么?

  一本《××会》,终于让我悟到了答案。《××会》是我从前经常看的杂志。尽管看杂志的地点不雅(我多半都是坐在马桶上看杂志的,所以我家的卫生间里很需要安装一个书架,但如何防潮是个很难以对付的课题,目前还在攻关)。

  但是眼下的《××会》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也未免流俗。里面经常有一些类似脑筋急转弯的故事小品,在引人入胜的地方出现类似这样的字样:“您想知道结尾吗?请编辑短信××××发送到××××收看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结尾。。。”这就好像一个妓女在嫖客马上要到高潮时突然停下要加价一样让人恶心,缺乏职业道德。

  文学式样和文化传播工具,都被这样利用成赚钱工具了,这种做法,让我感到时代在堕落——想想看,现代人的大部分智商都用来干这个了,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还能不衰败吗?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人会成长为“有财富、没文化”的人,信不信由你。而且,由于我们的社会纵容类似“短信发结尾”这样的经济手段,就相当于剥夺了贫困者的权利——显而易见,一个民工即使能买得起杂志,也未必买得起手机。

  这又使我想起了现代人的“文化快餐”现象。某些文化快餐虽然没有营养,味道却极诱惑人(当然只能诱惑文化程度低的幼稚者),那种快餐吃时间长了,肯定营养不良。譬如一些巨变态的所谓脑筋急转弯,还有根本就称不上谜语的谜语,据说还编成了相声:“远看是无线电,近看是无线电,无线电是无线电,就是听不见。”甲出了一个“谜语”让乙猜,乙不断地提出“没电”等答案都被甲排除,最后甲的答案竟然是“坏无线电”。

  这叫他*的什么文化?纯属无聊。而这段相声竟然是两个老头说的(也只有老头管收音机叫无线电),真不知道这种幼稚的老头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ThinkPad 220i

2万

回帖

3

积分

3万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4-5-5
发表于 2005-5-11 23:55:43| 字数 41| - 中国–贵州–贵阳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和台湾同胞比较一下
我们会发现他们显得更有文化的感觉
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出了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55

回帖

88

积分

5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3-11-29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月全勤勋章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金牌荣誉勋章(注册20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4
发表于 2005-5-15 02:06:01| 字数 14| -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宽带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同感,现在开始要饿补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8

回帖

31

积分

3020

资产值

白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4-8-18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5-5-15 08:14:29| 字数 30| - 中国–四川–成都 教育网/四川大学北园六舍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阿
看了清华给送处于的字还是有好几个都不认识的,惭愧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4

回帖

39

积分

7807

资产值

钻石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4-6-25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5-5-15 11:32:38| 字数 61| - 中国–四川–南充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和朋友聊天,还想起了以前准备高考的时候背的那些诗词。虽说以前有点烦,但是现在觉得还是很有用的。至少帖子里说的,我还懂。
winbook 海王星-->x40-->x200-->x220-->x230,x1 heli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4

回帖

1

积分

9457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4-7-30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5-5-16 18:55:24| 字数 4| - 中国–四川–遂宁 中移铁通 | 显示全部楼层
晕了啊!
W520/i7-2820/32G/Q2000/FHD/128g msata+180g SSD
W500/P9700/8G/160G SSD/FHD/TD-HSDP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回帖

0

积分

134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3-6
发表于 2005-5-18 00:13:29| 字数 34| -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的没落和社会教育不无关系,个人感觉最神奇的是大学没有语文可以学,
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QQ:16305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

积分

7041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4-6-26
发表于 2005-5-18 13:36:55| 字数 523| -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5马路高级查找网吧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的,不觉得爱看故事会和读者的人算文化人。充其量算个有文化的人。
当年看南方周末,就是因为他们班子重组后把报纸编的和故事会一样了,结果一怒之下从此不买。再说故事会本身也是古典文化通俗化的一个祸首,如果文章所说的确实是故事会的话,这个杂志里不少文章都是从以前的书比如《今古奇观》《三言二拍》什么的里头抄出来再翻译成白话的,不懂的人看了觉得很新鲜很有道理,等以后接触到了就知道其实中国的书早就被古人写完了。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样的词当然老土,说相声的都说完了。说个“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那才叫有文化,还不是多深的典故,《古诗为焦仲卿妻做》,就是孔雀东南飞。哪怕用个“局部真理”都要个性得多。

我担心的倒是其他的措辞。也许是外语学多了,很多措辞都变得很英式,占地方,而且显得很专业。比如给某个东西下定义,就说“××关系是这样的一种关系,他的……”。再如很多英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比如解决方案,比如“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都知道有秦晋之好,不知道这两国当初在国书里是怎么形容的^_^。另外还有很多语法方面的用法就很难马上举例了,比如副词形容词的位置等等……可以说是完全违背汉语语法的,但是都已经大行其道。或者也可以这么解释:汉语本身就容易产生歧义?
早就发现奶粉冲不开了,杯子底下每次都有小山状一堆的颗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

积分

7041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4-6-26
发表于 2005-5-18 13:53:22| 字数 675| -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5马路高级查找网吧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这个文章作者是谁。看他说他爱书地球人都知道……但是也不觉得他多有文化。
说到相声,我是有发言权的。天津,曲艺之乡,或者干脆就是戏剧之乡。全国唱京剧的都必须过天津观众这关,有北京学戏,天津走红,上海赚钱一说。天津观众懂戏,懂艺术,问问行里的人都知道。没来过天津的名角,不好说就如何,但是来了天津被天津观众叫好的,就绝对是牛比的。
相声我听了10多年了。现在的情况是良莠不齐。侯宝林一世英明,生个儿子是个饭桶,只会臭贫,北京这样的演员,甚至是老演员不在少数。虽然无聊的人是多的,但也没有不去看光身子女人而去看大老爷们耍贫嘴的道理。北京的相声可以说自成体系,包括姜昆到现在也是只会贫了。大家一起捧而已。
但是说到无线电,这个是老笑话了,现在早就没人用了。所谓的老演员还在用,只有两个原因,99%是因为年纪大了大家就为看他们演出,对他们的尊敬,他们的真正的好段子恐怕作者没听过也没那个水平听,1%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确实不行了,当然只要作者说的老演员年纪真够老的了,这1%可能性很小。
经典段子不是是个人就能听明白的。你得懂。相声现在不景气一个原因也是和当今的艺术不协调。当年的好段子现在没法说,里头的包袱新观众不了解,穿插了很多艺术形式的,比如京剧,评剧,梆子,绍兴戏,豫剧,坠子,还有很多古典文学典故。

天津观众的严厉我举个例子。小剧场一般都是,茶馆那种,有个说相声的,说的不怎么样,刘宝瑞的徒弟,在天津演出,在台上说这样的话“下面我就学我的老师刘宝瑞给大家说这么一段……”当即底下就有观众用天津话骂“那有你妈嘛用!”
你们说,没点真本事的,来了就挨骂,谁还敢来?
早就发现奶粉冲不开了,杯子底下每次都有小山状一堆的颗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

积分

7041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4-6-26
发表于 2005-5-18 14:05:03| 字数 305| -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5马路高级查找网吧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举个例子,关于相声和艺术的联系。
马志明说的《拴娃娃》很有名,但是版本也很多。有一个版本是我最喜欢的,其中有一个包袱很逗。说捧哏他爸爸对埋怨他妈妈不生孩子,他妈妈不干了,说“天爷爷呀天爷爷,我们清晨早起,这头也不梳,脸也不洗,前厅跑到后院,后院跑到前厅,我为了谁我为了谁我到底为了谁啊我?”然后捧哏的说“你呀!你为了那海和尚!怎么把翠屏山想起来了!”
哪位知道翠屏山的典故?这个山就在现在天津的境内。《水浒传》里的典故,潘巧云和当地庙里的海和尚私通,被石秀发现,然后俩人合伙陷害石秀,最后事发,杨雄在翠屏山处置潘巧云。等于是转弯骂捧哏的妈妈是破鞋。

这个哏我是第一次没懂,后来无意想起来原来是这么回事,当时笑的啊!
早就发现奶粉冲不开了,杯子底下每次都有小山状一堆的颗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

积分

7041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4-6-26
发表于 2005-5-18 14:10:13| 字数 188| -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5马路高级查找网吧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联系没说明白呵呵:
首先翠屏山就是水浒里面的一回,这就是和古典文化的联系。再者这天爷爷的台词就是戏剧(我不清楚是什么戏,惭愧)里的台词直接拿过来,后面的“头也不梳,脸也不洗,前厅跑到后院,后院跑到厨房”类似的词在京剧《乌龙院》里阎婆惜也说过,可见就是个偷汉子女人才能说出来的。懂戏的听到这里就会笑出来。

刚刚查到宜宾也有个翠屏山,不过这翠屏山是在大名府,所以肯定是天津这个。
早就发现奶粉冲不开了,杯子底下每次都有小山状一堆的颗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0-25 02:43 , Processed in 0.099407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