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571|回复: 3

【转帖】苹果 MacBook Air 连续报道!

 关闭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4521

回帖

1

积分

1万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5-22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8-1-25 11:02:12| 字数 1,254| -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IDC机房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蘋果內建SSD的MacBook Air 高貴又太貴
今年難見SSD普及於NB中 NAND Flash成本結構是主因

转自:http://www.digitimes.com.tw/n/ar ... K17A2NRX3FOHJ3KJABO
----------------------------------------------------------------------------------------------------------------------------------------------------
 蘋果(Apple)在本月15日舉行Macworld大會中,雖然如期揭櫫採用固態硬碟(SSD)的MacBook Air新產品,但並沒有引起NAND Flash產業多大的驚奇,主要是採用64GB容量SSD的筆記型電腦(NB)機種,售價高達3,000美元,對於大部分的消費者而言,要花新台幣10萬元的代價,來買1台NB,簡直就是天價,宣示意義大於實質,因此記憶體業者認為,SSD真正普及之時,應該要等到2009年之後。

蘋果這次推出的全新產品MacBook Air(MBA),機型只有13.3吋大小而已,重量為1.36公斤,外型相當討喜,其中內建的記憶體容量分為兩種規格,包括80GB的硬碟和64GB的SSD,售價分別為1,799美元和3,098美元,由於內建SSD的機種售價實在太高,因此沒有引起外界太大的注意。

市場認為,蘋果雖然一如外界預期推出內建SSD機種的NB,再次為NAND Flash產業打了一劑強心針,但整個市場並未如預期般的振奮,主要是因為接近新台幣10萬元的價格,實在太不平易近人了,若以此價格銷售,不可能普及於主流市場。

記憶體業者認為,SSD產業未來最大的應用會是在NB上,但最大的障礙,仍是於NAND Flash成本和控制晶片的技術障礙,目前這2個關鍵要素,都沒有完全的做好準備迎接SSD時代的來臨。

以NAND Flash價格和成本來看,仍較傳統硬碟貴,從這次MacBook Air推出的內建硬碟和SSD售價,即可看出端倪。即使目前的NAND Flash製程不斷精進,價格不斷修正,但在2008年底以前,NAND Flash的成本結構恐難達到和硬碟成本一樣的水準。

在控制晶片方面,雖然所佔的成本不像NAND Flash晶片這麼高,但扮演靈魂的角色,主要是目前MLC型的晶片仍有讀寫次數上的問題和限制;然NAND Flash應用在NB上需要時常讀寫,不像用在MP3播放器、隨身碟或是記憶卡上,通常將照片、音樂等資料輸入後,重複讀寫的頻率不這麼高,因此控制晶片在SSD產品上,需要更先進的技術支援。

整體而言,蘋果將SSD的設計內建最新產品MacBook Air中,一如預期將NAND Flash引入PC領域,就像當初在MP3播放器市場一樣,以NAND Flash取代微型硬碟,但就現實面而言,要真正普及於消費者,仍需要很長的時間。

PS:真是薄……

[ Edited by  Hasea55 on 2008-1-28 14:31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三十多岁的男人必须依然保持蓬勃的欲望!
M14XR2+AX2+iMac27+iPad air2
IP7Plus+BB

2万

回帖

145

积分

7115

资产值

至尊会员I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4-3-13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金牌荣誉勋章(注册20年以上会员)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8-1-25 14:07:41| 字数 36| -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看ces2008 steve jobs神侃呢。。。。Air好薄啊。。。。
X390 i7-85665U/13.3FHD-TP/16G/2T/WWAN/UHD620/BT/FR/BL/MX Master
X60 T7200/SXGA+/3G/M500-120G/abgn/BT/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7

积分

2万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2-12-6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8-1-25 14:43:50| 字数 23| - 中国–广西–南宁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惊艳,不过不知道ssd硬盘用起来感觉怎么样
违例头像已被清除!
Edited by Administrat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1

回帖

1

积分

1万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5-22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4:30:57| 字数 2,764| -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IDC机房 | 显示全部楼层
MacBook Air大尺寸多点触控惊艳全球!
触控功能将扩及CE产业?

转自:http://china.digitimes.com/n/art ... =DY20080128Z1003002
-------------------------------------------------------------------------------------------

2008年1月16日,依往例,苹果(Apple)会在MacWorld发表新一代商品,虽然事前各大媒体均已猜测该商品将是配备LED背光模块LCD面板的MacBook,但当贾伯斯(Steve Jobs)实际展示MacBook Air时,仍出乎消费者意料之外。13.3英寸、WXGA(1280×800)分辨率,并配备LED背光模块的LCD面板其实并非MacBook Air的重点,而是其超乎所有竞争者的轻薄性、优越的无线网络功能(为凸显此功能,MacBook Air甚至不配备有线网络插槽)、夜视型键盘、及最重要的,具备多点触控功能的触控板(touchpad)。由于多点触控功能触控板,原先仅在iPhone/iPod touch的3.5英寸面板上出现,如今也出现在13.3英寸的大尺寸面板上了。

MacBook Air 巨大化的iPhone

MacBook Air推出后,一般消费者对于其未配备有线网络插槽、未配备内建光驱、仅1个USB插槽、1.8英寸硬盘、焊死的内存和电池、及售价1,799美元(若以固态硬盘取代传统硬盘,价位更高达3,098美元,仅价差即达1,300美元)等缺点,抱怨连连,其规格相较于主要竞争对手日系轻薄型笔记本电脑(NB)如Sony Vaio TZ系列,似无显著优越处;然而2007年随着iPhone的上市,苹果已将公司名称的「计算机」2字去掉,显示其欲跳脱出IT产业思维的框架。因此,若我们不将MacBook Air视为纯粹的笔记本电脑,而将其视为IT与CE间的桥梁,更能理解苹果未来的走向。

如果我们更有想象力一些,不将MacBook Air视为高价、高质量的MacBook(MacBook Air的售价已与MacBook Pro相差无几,规格却相差甚远),而是将其视为巨大化的iPhone,或许更贴切些。除了屏幕较大、具备完整键盘,可执行文书处理工作外,MacBook Air其余功能,如欣赏照片、影片与音乐等多媒体功能、内建摄影机等,均与iPhone相同,也符合消费者对1台多媒体电子产品的预期。因此,前述几项对于1台计算机而言的明显缺点,换作对于1台多媒体CE产品而言,可能将不再是缺点。

除多媒体功能之外,MacBook Air最重要的优点当然还是在外使用时的便利程度。除轻薄与省电之外,MacBook Air的LCD面板配备外光侦测器,可在外光强时自动减弱背光强度,以达省电目的,而在无外光时连键盘都可发光,即使夜间在外使用,仍可轻易收发E-mail,也可透过Skype等网络通话软件,直接与他人联络。因此,MacBook Air可说完全涵盖了iPhone的功能,且对于尚不习惯全触控式面板的消费者而言,MacBook Air完整的计算机键盘,可说是一大福音。

多点触控面板成本目前仍偏高 但未来前景看好
 
为达轻薄目的,MacBook Air在零组件如TFT LCD面板、储存设备、主机板、CPU及机构设计上,都做到极度的紧致化,因此成本也大幅增加,而触控板增加多点触控功能,也是成本提升的主要原因。MacBook Air配备的多点触控板,系与iPhone一样,采用投射式电容触控技术,相较于目前较普及于一般NB、采用表面电容触控技术的触控板,有3倍以上的价差,加上目前投射式触控技术良率仍不高,也提高了整体生产成本。然而,由于苹果具备多项关键专利,有利于推出具备多点触控功能的产品,采用可多点触控的投射式电容触控板取代无法多点触控的表面式触控板,也相当合理。

目前的MacBook Air,系于触控板上执行多点触控功能,再反映于LCD面板;若触控功能直接做在LCD面板上,将更为直观;然而,由于目前投射式电容触控技术良率不足,其主要困难发生在将触控面板贴附于LCD面板的工程,依iPhone或iPod Touch在3.5英寸面板贴附的良率初期仅达7成左右,若要在13.3英寸如此大的尺寸上贴附,更将大幅提升工程的困难度,在技术未突破前,MacBook Air这样的设计可说是折衷的作法。

由iPhone和iPod Touch的前例,当苹果推出市场先驱产品之后,其它竞争厂商也将推出类似产品与之竞争。虽然其它厂商在推出多点触控产品之时,恐将与苹果发生专利争议,但由于2007年,各面板厂纷纷推出可多点触控的其它技术,例如日厂夏普(Sharp)、TMD等厂商展出,利用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生产,内嵌光侦测器的光感应多点触控面板,或友达展出的内嵌式电容触控面板和触控膜置于彩色滤光片侧,兼具多点触控和支援触控笔的电阻式触控面板等,若这些新技术量产并普及化,不但有利于其它厂商避开苹果专利,由于这些新技术均采内嵌设计,免除贴附面板的工程困难,对苹果本身而言也有利于多点触控功能的持续拓展。

除触控技术尚未突破外,传统键盘尚无法被触控面板完全取代的原因,还有消费者的感觉问题,也就是说,手指接触实体键盘有一个碰触的感觉,而接触触控面板时则仅有触碰到平面玻璃的感觉。不过拥有反馈功能者,在手指接触面板时,面板也会提供一个反作用力,使手指可感觉到碰触到键盘的触控面板也即将问世,当技术成熟时,或许仅有上下2片触控面板,而无任何实体键盘,有如巨大化NDS的智能型手机甚至NB将有机会出现,届时,触控面板应用将较现今更为宽广。

多点触控功能向CE产品全面拓展?

如前所述,在苹果连续推出配备多点触控功能产品后,多点触控功能将持续向其它产品拓展。除该功能已出现在手机、MP3播放器及NB应用外,其它目前已配备触控面板,但尚未推广至多点触控的电子产品,如车用导航器、数字相机及高阶数字相框等,也将有机会向多点触控迈进,但更重要的,下阶段多点触控功能将朝向CE产品全面拓展。目前显示器及传统按键在CE产品应用相当普及,若多点触控功能可踏入此领域,将发展较现今更为宽广的用途。

目前在CE产品中,传统按键的最主要应用,恐怕是遥控器了。消费者都有拿着一堆摇控器换来换去,甚至不同遥控器电波互相干扰的经验,若可由1台貌似iPhone的万能遥控器,由触控面板取代令人眼花撩乱的一堆按键,且可随时变换功能,利用多点触控功能同时控制2台以上CE产品,相信必可获得消费者青睐。

触控功能,提供了消费者一个更直观的输入方式,其功用将不仅限于IT产业。若触控技术能持续突破,以触控面板全面取代现有的键盘、鼠标等间接输入方式,将可在不久的将来达成。
三十多岁的男人必须依然保持蓬勃的欲望!
M14XR2+AX2+iMac27+iPad air2
IP7Plus+B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0-24 08:28 , Processed in 0.084258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