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7-5-11 23:26:00| 字数 10,142| - 中国–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德条约后,共产国际的宣传口径一夜之间面目全非,但尾巴路线依旧。从号召本国资产阶级及早考虑掠夺战争,改为协助纳粹巩固军事占领,苏共及其操控的各国党领导层写下共运史上最下作的一页。
德占区的***:从甘当本国资本家附庸,到充任法西斯政治助手
出于政治惯性,苏德签约的当日,法共仍一口咬定「(互不侵犯)协定绝非帮助侵略者的工具,苏联必将竭尽全力阻止希特勒进犯波兰」57(1939年8月23日《人道报》社论「苏联拯救和平」) ;两天后法共政治局尚发表宣言,故做镇定地解释「协定的唯一作用就是巩固和平、保护各国人民的自由不被剥夺,欧洲和殖民地的任何一寸土地不被强占」58,并重申本党「比以往更加仇视国际法西斯主义--首先是希特勒德国,因为它是反民主和煽动战争的祸首」59。法共成员、大诗人路易?阿拉贡(Louis Aragon)则极力劝告读者相信「苏法英三国协定仍是世界和平的基本柱石,并极好地被苏德互不侵犯协定所补充」60。自作主张的法共迅即遭到上峰痛斥,又一轮劈头盖脑的共运路线大挪移开始了。
9月7日,斯大林接见共产国际主要领导层,下谕曰「战争正在两个资本主义国家集团之间进行……如果他们大打出手并互相削弱,我们会很乐意。如果能假手希特勒动摇最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英国),会很不错」61(1939年9月7日季米特洛夫亲笔会谈记录);各国***的现阶段任务何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应该坚决反对本国ZF和反战」62,斯大林一锤定音。总书记同志已无数次证明自己对工人阶级独立立场毫无感知更没兴趣;这次也不例外;他的「反对本国ZF和反战」演绎出来便是同情纳粹反对英法。
9月8日,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决议,要求英法等支部「立即改正错误路线」63,停止反法西斯宣传,而应把纳粹德国描绘成「一个力争尽快结束战争与要求和平的国家,而昨天还在谴责侵略的英国和法国,都赞成战争继续打下去」64(莫洛托夫),并主要攻击英法(「不是为各国的自由而战,而是为奴役这些国家而战;不是为从法西斯主义下拯救民主而战,而是为反动派的胜利而战」65)。
1940年4至6月,百万德军千里击敌气势如虎,中北欧广大地域相继落入纳粹铁蹄下;6月22日,法国投降。同年4月9日,在给丹麦共及其它北欧党的指示信里,共产国际要求开展下列宣传:「北欧人民应该要求结束帝国主义战争与和平……绝不允许英帝国主义利用自己作为在北欧扩大战争的工具」;「英法在斯堪的纳维亚战争中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致使德国采取了相应的帝国主义对策;伦敦、巴黎的战争贩子及其第二国际代理人应(对战争爆发)负主要责任;斯堪的纳维亚各国ZF包庇了帝国主义煽动战争的行为,并支持了反苏战争的准备工作,所以负有同等责任」。至于无产大众的角色,莫斯科宣称「北欧人民有责任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并争取和平」,并指示当地***以开展「和平运动」为主要任务66。
中央发了话,底下人便热火朝天干起来。1940年6月荷共理论刊物《政治与文化》发表编辑部文章,要求「正确看待」占领军。兄弟党亦不甘落后,纷纷投入为纳粹占领涂脂抹粉的「和平运动」中去。在首都党积极分子会议上,丹共主席拉尔森发言称德军占领其实是「德国对英、法妄图侵略丹麦的挑衅行为的迅速回应」,「由此可见,目前的人民生活困苦和一定程度的民族独立自由受限,应完全归罪于英国企图侵略我国,随着战争的结束,(上述困苦和主权受损)会自然消失,(战后到来的)和平会还给我们充分的自由」67,拉主席照本宣科地解释道。挪共中央党报对友党的权威意见颇有同感,指出「尽管存在严格的战时新闻审查制度,但工人运动能够合法活动并出版报纸」68,一副惟恐占领者被误解的吹拍嘴脸。6月8日,当外省激战犹酣,挪共在首都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心决议是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消除社会民主党在工运的影响,广泛扩大***的影响」69,而「党的政策可归纳为下列要求:给挪威和平,恢复工业生产……遵守法纪,保持稳定」70,俨然太平盛世。
取得阶段胜利后,纳粹当局迫切希望恢复工业,以供应庞大征服机器的继续运转。为此,德军与纳粹党代表与各地左派积极接触,打算借助后者的威信推进企业复工计划。***人又如何回应的呢?仅仅一年前,共产国际还表现得像最狂热的小资产阶级爱国市民,狂吼着「在坚决击退法西斯侵略者的基础上保卫和平,组织集体安全,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开展抗击反动资产阶级的叛卖政策的斗争,这些人不顾对本国自由独立的损害,谋求跟法西斯侵略者达成妥协」71。一年后,随着苏联官僚新交易提出的外交转向,莫斯科的海外小老弟自己忙不迭「谋求跟法西斯侵略者达成妥协」了!
在北欧,挪共中央机关报告诉工人阶级「和平的到来意味着国家和人民内部将重新团结起来……我党的口号是‘游荡可耻生产第一!’,而国民团结是落实它的重要前提」72。在法国,由于左翼有组织工人的沉重分量73,德方推广类似合作的意愿更为迫切。1940年6月,法共中央书记雅克?杜克洛与中央委员摩?特列昂从莫斯科回国,以建立同占领当局的稳定联系,争取合法出版中央机关《人道报》。7月初,德国驻法大使奥托?阿本茨与国会议员卡塔勒为首的法共代表团会面,地点是德国大使馆。会谈中阿本茨表示「法国正经受着极大困难。需要着手和平重建工作。谁能担此重任?只有人民,人民才会重建法国,而人民就是你们――法国***。能力有限、心胸狭窄和仇视任何对德亲善举动的法国资产阶级,已让事态发展抛到后面去了。我们(档案原文如此,疑为你们――李星注)需要把主动权抓在手里,到处建立委员会,这样一来,你们的党也会大大发展起来」(1940年7月6日杜克洛对莫斯科的报告)74。
稍后不久,法共中央指示工厂区党组织建立「人民工厂委员会和互助委员会」全力恢复生产,并迅速得到纳粹党驻法宣传部长马尔斯的表扬。后者在与法共代表团会面时,鼓励法共「应比目前更积极些才对,以便使工厂重新运转起来。组织人民委员会是个好主意,如果厂主逃了,就自己组织生产。在这方面,德方不会给你们制造任何麻烦」75(1940年7月20日杜克洛对莫斯科的报告)。
面对法西斯的「善意」与「示好」,法共态度如何呢?让我们接着听报告。
「昨天与德方代表见面后,我们出席了当晚的金属工人会议,以加快(停产)企业重新开工的进程。明早我们将再次召开工会积极分子会议,以便督促他们更快、更坚决地主动把工作抓起来,在那些厂主和经理人员外逃的企业组织生产。需要在未来8天内取得立竿见影的成绩」76(法共谈判代表摩?特列昂)。
如果说连不少苏共高级干部也对苏德结盟直着眼睛发愣――「我们***人与德国法西斯站在完全相反的政治与世界观立场上,突然却成了盟友。难以理解和消化这一事件的后果」77(赫鲁晓夫),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人党更要承受无产大众的阶级压力。以法共为例,党内对半公开支持纳粹的上层意向或骂娘或疑虑,大批同志(含部分中央委员)更退党抗议。凭着阶级直觉,首都党组织的许多工厂支部纷纷指出「如果我党与德军当局――在我们工人看来,他们是压迫者――保持工作联系,党会丑化自己(在工人中的形象)。试图取得德军的许可出版党报,等于是试图证明纳粹比法国ZF好」78。特列昂曾试探要下属工会与纳粹进行工作接触,立即受到公开驳斥――「金属工人代表团去德国使馆做客、会面,只会对建立亲纳粹运动有利」79(法共党员、巴黎金属工会领导人戈吉叶)。可悲的是,官僚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对苏联的盲目信任,像两根绳索束缚着左翼工人,使他们无法从领导层的丑行中得出政治结论,毕竟「每个彻底的革命者必须把苏联的意义和角色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80(德共领袖台尔曼)。
党内群众或消极或茫然;党官僚只知本位利益;柏林的垄断巨头却对自己的天敌所在极度清醒(「必须牢记指导原则:苏德政治友谊绝不影响两种世界观的对立。德共党员仍是国家公敌」)81。为安抚德方,克里姆林宫不仅指令德占区各国***(不同程度地)配合纳粹,自己也下厨操刀奉献了一把――1939年底至1940年6月,苏安全机关从各监狱和流放地先后提走数百名德共党员并陆续转交纳粹情报部门。
苏联向纳粹遣返五百名德奥流亡***员的经过
自三十年代中期以后,数以千计的德共党员流亡苏俄;那些逃离法西斯铁爪的柏林赤卫队员、萨克森学生与汉堡码头工人,从未想到有朝一日会在苏维埃国家遭到捕杀流放。1936-1938年间的大清洗吞噬了六位德共中央委员82,更多的党人身陷集中营。虽频受个人与政治打击,西伯利亚的共产主义囚徒们并不晓得更酷烈的厄运等待着他们――有朝一日他们会被遣返回纳粹德国(这确乎需要超常的想象力)。下面的引文,来自一位当事人――德共党员玛格丽特? 布?耐曼(德共领导人格?耐曼的妻子)的回忆。
1938年,玛格丽特?耐曼在苏联被捕。1940年2月3日,她和其他服刑的同志(包括奥地利***员)被押往莫斯科,并得到通知「立即递解出境」,但改判文书里未提接收国的名字。出发后大家察觉列车西行,普遍感到恐慌,但有些人仍幻想会给送到波罗的海三国(他们不知三国已被苏军占领)。火车最终到达布列斯特――立托夫茨克(苏德交界地),一切都清楚了,车厢内静默得吓人。接下来发生的一幕令玛格丽特终生难忘。
「内务军官率领一队士兵押送我们前往交界处铁路桥,迎面走来一群党卫队,纳粹军官和苏联军官热情地互相问候。把犯人点名完毕后,苏联军官便命令我们过桥,此时我听到身后有人激动大喊起来,三个男同志恳求俄国人别把他们交给纳粹;其中包括布洛赫,1933 年前做过党报编辑,另一个年轻工人已被法西斯缺席判处死刑。最后三个人都被拖过了桥,过桥后党卫军接手了」83。
许多人永远离开了共运(如原德共中央委员格?维内尔,战后成为社民党新生代骨干,官至副主席)留驻苏俄而尚保有自由的外国革命者(从普通党员到共产国际高级干部),则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煎熬84。
苏德协定之后:午夜与黎明间的漫漫等待
三十年代末,流亡国外的一小批布尔什维克(从托洛茨基、米斯尼可夫到谢尔什)感觉斯大林集团出卖工人阶级的种种恶行已堆积如山,「事实如此清晰和无可置疑,(苏联官僚)再用那些老套的花言巧语欺骗国际工人阶级简直不可能!」85。他们错了。
工人国家初始阶段显示的成就和潜力,让党官僚们对自己的既定地位颇有信心,也不反对让国际共运这架「海外政治提款机」维持运转。当莫斯科发现西欧各党并未从逢迎占领者中得到实惠,便故作超然地提醒巴黎的下属们「纳粹利用(法共)在群众中制造虚幻的(对占领现状的)满足心理,为继续作战提供稳定后方,重建经济替占领当局服务」86(季米特洛夫),指示法共「以严厉手段揭露、制裁和开除党内一切与占领当局做交易的有关人员」87(哥特瓦尔德、皮克),即清除替罪羊和肮脏交易的见证者88。
纳粹进犯苏联后,法共和兄弟党即刻投身抵抗运动,所吸收的无数青年前赴后继谱写「烈士党」史诗传奇;千万红军钢甲洪流的辉煌战绩与苏联战后重建的经济奇迹;1949年的革命胜利使中国成为矗立东方的解放灯塔,所有这些给苏东阵营及斯大林本人提供了几乎取之不竭的政治资本与物质实力。 二战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启动社会大改良,法共、意共应声而入,为劳资和平贡献多多;亚非拉殖民地的年轻左翼及其同情者梦想着「在兄弟般的情谊的联合体中,苏联各族人民正在步调一致地建设巍峨的共产主义大厦,这座大厦阳光灿烂,充满人间幸福与欢乐」89,走向数十年披荆斩棘的独立斗争。
苏德协定呢?曾让人刻骨铭心的背叛、震撼和绝望的阴郁感呢?它没有被工人阶级遗忘,但滑进了政治记忆的深处。太多的新任务和新环境,太忙碌的斗争生涯,使无数革命者专注于(想象中的)「最后一枪」;如此大气候下,党的任何失误乃至罪行似乎都可原谅或忽略,因为(大家感觉)成功近在咫尺。历史的拐弯永远出人意料――自身物质强大的巅峰时刻,苏中阵营完成了复辟,使阶级斗争的总格局倒退百年。
同一条河无法踏入两次。21世纪初,有产群雄酝酿着新的瓜分与火并,谁敢断言下一场国际战争不会成为资本主义灭亡的契机?无产大众的反抗空前分散细碎,却已摆脱苏联时代不上不下的僵局;千万无名的阶级战士用鲜血、热情和牺牲验证了哪些道路最终通向失败,我们的责任,是打开真正的胜利之门。
09/05/05
1 1939年8月31日莫洛托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全会上的报告
2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⑴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
3 1940年11月28日陈独秀「我的根本意见」《陈独秀最后论文和书信》
4 海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5苏联解体后出现的诸多***之一「全苏***(布)」如此为苏德协定辩护:「1918年苏俄领袖们由于西方国家的敌对行动,而被迫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20年后同样由于英法的敌对行动而被迫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协定」http/www.vkpb.ru/gpw/isolation2.html ИЗОЛЯЦ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СОВЕТСКО-НЕМЕЦКИЙ ПАКТ НЕНАПАДЕНИЯ.
6 1939年9月3日纳维尔?张伯伦「我国与德国处于战争状态」
7 1940年5月13日 温斯顿?丘吉尔「我能奉献的只有鲜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8 ADAP. Serie D. Bd. VI. Baden-Baden, 1961. Dok. № 149
9同时制定了一个反对苏联的秘密附件
10Год кризиса, 1938-1939: 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 Т.1. С.6.
11 1939年3月8日希特勒在德国军界、经济界和纳粹党的重要人士会议上的讲话
12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风云紧急》第十二章「用于重整军备的间歇期。西班牙」
13 同上
14 同注释4
15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风云紧急》第二十章「苏联之谜」
16 1939年3月张伯伦在私人信笺里承认他「对苏联极不信任」;驻莫斯科的英法代表地位不高(英方代表甚至无签约权)以拖为主,苏方则比较着急。谈判期间,苏联向英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内容为:①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10年、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②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③缔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规模的具体协议。
171939年8月24日《真理报》刊登了苏德条约的内容。全文如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ZF和德国ZF从加强苏德间和平事业的愿望出发,并以1926年中立条约的基本条款为基础,达成以下协议:
1.缔约双方保证决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
2.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将不给予该第三国以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ZF今后将彼此保持联系,以便对他们共同利益有关的问题交换情报,进行协商。
4.缔约任何一方将不加入直接或间接的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5.如果缔约双方间在某种问题上或其他问题上发生分歧或抵触时,缔约双方应当只通过和平方法友好地交换意见,或者必要时设立调解委员会,以便解决这些争端或抵触。
6.本条约有效期为十年。除非缔约一方在期满前一年通知废止,否则本条约被认为自动延长五年。
7.本条约应尽早批准。批准书应在柏林互换。本条约签字后立即生效。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全权代表维?莫洛托夫
德国ZF全权代表冯?里宾特洛甫
1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附加议定书(全文)
在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双方下面署名的全权代表在绝密的情况下就确定各自在东欧的势力范围界限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达成以下结论:
1.属于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地区如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界限。在这方面,双方承认立陶宛在维尔诺地区的利益。
2.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如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那累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
维持一个独立的波兰国家是否符合双方利益的需要,以及这样一个国家将如何划界的问题,只能在进一步的政治发展过程中才能确定。
3.在东南欧方面,苏联关心它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方宣布它在政治上对该地区完全没有利害关系。
4.双方将视本议定书为绝密文件。
19 《Фальсификаторы истор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справка》. М., 1952. С. 55.
20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风云紧急》第二十一章「到了战争边缘」
21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22 三十年代波兰军歌歌词。斯米格尔元帅是当时波军总司令
23Мосли Л. Утраченное время. Как начиналась 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 / Сокр. пер. с англ. Е.Федотова. М., 1972. С.301.
24该边区位于两国边界,共有8万波兰人和12万捷克人
25 1938年底,边区钢产量占全波同类产量的47%(钢锭占41%)
26与此同时,匈牙利军队开进了他们所要求的捷克东部省份喀尔巴阡――乌克兰。
27 1939年3月11日《左翼反对派日志》托洛茨基「斯大林的投降」
28РЕЧЬ ПО РАДИО ПРЕДСЕДАТЕЛЯ СОВЕТА НАРОДНЫХ КОМИССАРОВ СССР ТОВ. В. М. МОЛОТОВА 17 СЕНТЯБРЯ 1939 ГОДА
29 1945年西方在纳粹德国找到了这个密约的副本,80年代末苏方公布了密约档案,但也只有副本。正本(如果它存在的话)的所在仍然成谜。
30Чуев Ф. 《Сто сорок бесед с Молотовым》. С. 20.
31 同上
32Чуев Ф. 《Сто сорок бесед с Молотовым》. С. 15, 26
33Чуев Ф. 《Сто сорок бесед с Молотовым》. С. 23
34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и правовой оценке советско-герман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 о ненападении от 1939 г. (Постановление Съезда народных депутатов СССР от 24 декабря 1989 г.) / Правда. 1989. 28 дек.
35О культе личности и его последствиях: Доклад Первого секретаря ЦК КПСС тов. Хрущева Н.С. XX съезду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25 февраля 1956 г. // Известия ЦК КПСС. 1989. № 3. С. 145-148.)。朱可夫证实说「战争爆发的最初几个钟头斯大林显得慌乱。但他很快回过神来,干劲十足地投入了工作,不过有点神经质」(Жуков Г.К.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и размышления. Изд. 10-е. Т.2. М., 1990. С.10.)
36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СССР. Т. IV. М., 1946. Док. № 354.
37 PA AA Bonn: B ro des Staatssekret?r. Der Krieg 1939. Bd. 4 (R 29686), Bl. 303 (224106)
38 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赫鲁晓夫回忆录》
39斯大林讲话《真理报》.1941年7月 3日
40Чуев Ф. Сто сорок бесед с Молотовым. С. 29
41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42 1946年2月9日在莫斯科斯大林选区选民大会上的讲话《载1946年斯大林与莫洛托夫的讲话》,1946年苏联新闻出版社的小册子,第4页
43纳粹德国两年内所辖土地增加6倍,粮食产量增加4倍,人口增加3,7倍,石油增加20倍,铁矿产量增加7,7倍。
44苏联从1939-1940年的瓜分与占领中获得4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和2400万人口,
45 同注释12
461940年8月23日《消息报》「Дата большой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 важности」
47 1939年4月《世界见闻》第4卷,24期473页,1939年4月29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五一宣言」
48 同注释12
49 1939年10月31日莫洛托夫在最高苏维埃讲话(见《苏联的和平政策:莫洛托夫的四次讲话》伦敦劳伦斯与威沙特公司1941年版)
50 1940年8月莫洛托夫在最高苏维埃讲话,出处同上(第71-73页)
51 同上
52 直译:用鲜血加固的友谊――李星注
53《真理报》1939年12月25日
54 《左翼反对派日志》 1939年3月6日「希特勒和斯大林」
55见七大上格?季米特洛夫报告《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斗争》
56 同注释28
57РЦХИДНИ. Ф. 495, оп. 83, д. 385, Л. 184-185
58Коминтерн и 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 Часть I.С. 75-76.
59 同上
60РЦХИДНИ. Ф. 495, оп. 83, д. 385, л. 127, 144.
61цит. по: Политбюро Ц.К. Р.К.П.(б) - В.К.П.(б) и Коминтерн, 1919 - 1943. Документы. М., РОССПЭН, 2004,С.780
62 同上
63(Коминтерн и 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 Часть I. С. 88-89.)
64 同注释30
65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10月革命22周年时的宣言,第三卷446页
66ДИРЕКТИВА ИККИ КОМПАРТИИ ДАНИИ ОТ 9 АПРЕЛЯ 1940 г.Инициалы Димитрова, подпись Флорина.Помета Димитрова: ?т. Готвальд читал 11/1У?. РЦХИДНИ, ф. 495, оп. 18, д. 1319, л.117.
67РГАСПИ, Фонд .495, Опись 83, Дело 406, Листы 107-109)
68РГАСПИ, Фонд .495, Опись 83, Дело 404, Лист 106
69РГАСПИ, Фонд .495, Опись 83, Дело 409, Лист 202
70РГАСПИ, Фонд .495, Опись 83, Дело 407, Листы 67 - 68
71 同注释46
72РГАСПИ, Фонд .495, Опись 83, Дело 410, Лист 122
73 战争前夕法共党员达30万人,多数是产业工人。
74共产国际档案「1940年列格洛同志来信」РЦХИДНИ, ф. 495, оп. 74, д. 520, л. 65-71 Подлинник, машинопись,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75 同上
76 同上
77 同注释38
78 同上
79 同上
80 Ernst Thalmann: An Stalin. Briefe aus dem Zuchthaus 1939 bis 1941. Berlin, 1996
81 1939年10月10日纳粹党海外组织负责人艾?波莱对波罗的海港口德属航运党组织的指示。РА АА Bonn: Büro des Chefs der Auslandsorganisation. Bd. 115: Ru?land (R 27224), Bl. 370083-370084.
82纳粹枪决了七名德共中央委员。
83玛格丽特? 布?耐曼回忆录 (1995年莫斯科版)
84一位当时在莫斯科工厂里上班的流亡德共党员回忆说,厂党委书记某天忽然向他祝贺,引出下列对话:「喜从何来?」,「德国打胜仗了嘛!……你咋一脸不乐意呢?」,「我需要革命的胜利,而不是希特勒的胜利」,「革命长革命短,听着都没劲……希特勒是个实在人,帮我们教训了波兰佬」。Wehner. H. Zeugnis. Koln, 1982. S. 269
85 1939年3月11日《左翼反对派日志》「斯大林的投降」
86ПРОТОКОЛ Б № 635(1390) ОТ 5.УШ.1040* ПРОЕКТ ДИРЕКТИВЫ КП ФРАНЦИИ
РЦХИДНИ, ф. 495, оп. 18, д. 1322, л. 161-164.
Подлинник, машинопись с рукописными вставками,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французский текст директивы опубликован в ?Communisme?, №3, №32-33-34.
87 同上
88 主要替罪羊是摩?特列昂,党内代号(胖子), 1937-1940年间任法共中央委员,负责中央组织和人事工作。1939年11月 - 1940年5月在比利时从事地下活动,负责法共领导层的安全和法共与莫斯科电台联系的工作。1940年6月,和杜克洛到达巴黎与德军谈判。1940年11月被法共中央解除一切党内负责职务。此外还有罗?福尔森1918年起任工会运动的律师,***员。1930年起任苏联各大驻法机关律师。1940年成为法共与占领当局谈判的中间人。1940年9月被开除出党。
89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五一宣言(节录)1939年4月《世界见闻》第4卷,24期473页,1939年4月29日

 |
|